原材料、技术团队中不同人才的配合,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也是他特地来到御龙国国家科研院的原因。
孟邵看到旁边有纸笔,写了一大串公式,包含着核裂变需要的反应空间与能量输出的最终关系。
“你们找到了比利用蒸汽设备更好的转换渠道,但这不代表热核反应所需要的空间真能压缩到随处携带的层次。”
梁梅梅拿起稿纸,脸色时而困惑、时而惊喜、时而沉思、时而恍然。
“要维持1万千瓦的输出功率,如果按照现在的转化率,极限的最小空间是……”代入孟邵给出的公式,梁梅梅很快得出实验结果:“43立方,这还不包括外部结构,如果优化反应组可以缩小空间占用,但与现在的差距也不会超过30%。”
热核反应堆,高能热量的输出,注定了它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来承载这个热量。越小的空间聚集越多的热能,意味着温度会不断上升,最终找不到合适的容器。
副院长皱眉道:“也就是说,这个反应堆没有再缩小到意义了?”
“不,还是有的。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反应空间,寻找提高新的能量转换方式转化效率的办法。这在实际应用上都有不菲的价值。”梁梅梅说道。
他们研究热核反应,寻找可能缩小的方案,也在这里探寻可能隐藏的制造微型反应堆的某个反应现象。
如今孟邵拿出大量公式进行推导,彻底否定了热核反应缩小的可能,这可以让许多核科学家停止不必要的研究,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孟邵点头,有些东西,他点一点,都不需要说太多。
不过核基地研发的热电转换组,正是他需要的东西。他的地下基地,电能根本供不应求,现有的能源只能提供00米空间的供电,其他三个区域的供电都没跟上,而最深处3000的建设还没完成一半。
心思转着,孟邵凭空拿出了一块方盒。
“这是?”梁梅梅好奇道。
“珠盒反应堆,曾经在我身体内部的冷核反应设备,当时我的等级还很低,不需要太高的能量输出,所以这个应该是比较低级的版本,但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给我名单,我需要安排一个小组对它进行拆解研究。”
孟邵声音落下,背后无数研究人员的眼睛绽放出炽热的光芒。
他们确实有在研究冷核反应堆,可是这个研究总是处于诡异的自我推翻、猜测不成立、论证成功、实验偶然成功、自我推论的循环过程。
减少变量的时候,实验会偶然成功。
增加变量,实验必然失败。
完全搞不清楚实验中到底遗漏了什么。
现在有完成品放在眼前,所有人都渴望去探索冷核反应的奥秘。
副院长道:“我去拉取所有研究组成员的资料。”
孟邵看到大家的眼神,说道:“热核反应,都是核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一轮或者多轮的能量转换,最终转换为电能。每一次转化,必然存在能量损失,而其中不可避免的是第一步,核能转化为热能。
冷核反应是跨时代的,它跳过了第一步不再制造高温,直接通过某种元素或方法,将核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核能转化为其他原子能,以电能的形式向外输出。
我看了你们的研究资料,有的时候恰好成功,是恰好钯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了‘核能转换域’的一个类似热点转换组的原子级别的核电转换组,这才让你们的实验偶然性成功。
而在我手里,正好有一些关于这种核电转换组的资料,不过需要大量数据研究获取一些精确到纳米级别的数据。另外,想要获取稳定的转换域场,制造类似珠盒反应堆的核电池。在这里,我们需要借助粒子碰撞机打造新的元素。”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