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省。
群山环绕间,有一座名叫大树村的小山村。
山村因村口那颗大槐树而得名。
大槐树往东一百米,是这座村子的小学。
说是小学,实际就是三间泥胚房。
一间是教室,一间是老师的卧室,还有一间是厨房。
学校的学生并不多,全村适龄儿童二三十个,仅有不到十人入学。
并非孩子们不想学,而是在这个年代,一个半大小子,能算半个劳动力。
让孩子读书,家里不止少了半个劳动力,还得交十块钱的学费。
用村里二流子盲强子的话说,读书顶个屁用。
学了又考不大学,去不了城里,还不如去镇学门手艺,好养活自己!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去年过年前,盲强子回来了一趟。
人前像模像样,人后却偷摸进了老支书家里,想要偷老支书代村民保管的两百多块农业补偿金。
结果气的老支书扛起锄头,把盲强子打了个半死。
从那以后,村民们就再也没见过盲强子。
大树村太落后了。
落后到还没有家家户户通电。
唯一的电器,是村委会那部精贵的不得了的手摇式电话。
平日里,除了小学里的林老师,其他人包括老支书自己在内,都不敢去碰。
用老支书的话说,村里就林老师一个人是知识分子,他懂这些先进的西洋玩意。
其他庄稼汉要是碰坏了,赔都赔不起。
学校门口,年纪最大的英子领着学生们,端着木板凳坐在三间泥胚房门口,大声朗读着课文。
“孔融,字文举,东汉……”
她读一句,年纪最小,还穿着开裆裤的尕娃就跟着读一句。
等教完尕娃,英子再教年纪大一些的丫蛋。
教完丫蛋,再教更大一点的孩子。
九个孩子,就是大树村小学,全部六个年级的学生。
原本,这事都是林老师来做,但昨天林老师病倒了,这重担就落到了年纪最大,也学的最好的英子身。
她努力学着林老师平时授课的样子,尽量保持着威严。
“英子!”
忽然门外响起一声喊。
“姥爷,你怎么来了?”
英子的姥爷就是大树村的老支书。
他抬了抬手里半指宽的一挂肥肉,走进院子说:“镇书记给的,拿来给林老师补补身子。”
瞬间,院子里的小孩,目光全都聚集到了老支书手那挂肥肉。
尕娃用力吸溜着鼻涕,嘴角流下口水还浑然不知。
这年头,肥肉才是老百姓最喜欢吃的,而且必须是逢年过节才能看到那么一点荤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