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赈灾一事,胡太后只是随便行事处理,闹到今天的这结局,是必然的。
这些起义军之事,李召哪里有这种通天本领,开什么玩笑。
李召回道:“殿下,六镇如今已成定局,需派北征大将军元渊前去镇压,方可暂时缓解,切莫强行出兵,恐会生变。”
李召当然清楚,在历史当中,胡太后会派北征大将军元渊前去,后来兵败收场。
只能派兵暂时压制,不能攻打,不然元渊会大败而归。
眼下也没有很好的对策,如今的局势不是很乐观,这些都是胡太后自己一手造成的。
至于李召如此说,一则是遵循历史,二则是削弱高欢的实力。
高欢和元渊、尚书令联合,势力不容小觑,这也是李召的一点私心。
但至只是暂时舒缓一下时间而已,李召不想参与其中。也对朝政没有兴趣。
如今生意上的事已经够忙的了,李召如果在参与朝政,搞不好就把自己给活活累死了。
胡太后点点头:“正合吾意,明日就派大将军出兵,国师,吾还有一事,选举可有高见?”
李召寻思了一会,回忆记忆中这件事情是如何处理的。
这选举一事,不是儿戏,李召也不能乱说,如果说错了,搞不好这胡太后就把他的乌纱帽给撸了。
李召说道:“选举一事,张仲瑀的建议不可取,而吏部尚书崔亮的建议就更不可取了。”
胡太后不解,如果二人的建议都不可取,那这还怎么选举呢,道:“这是为何?”
李召解释道:“从古至今,文臣武将,相互制约,才能使朝中稳定,而论资排辈,这样虽然得到一些长时间待选的人支持,却不能治国。”
胡太后寻思了一会,说道:“自古都是根据文采,能力来选举官员,吾觉得,二位卿家的建议是可取的。”
李召心里笑了,但是没有把笑容挂在脸上,正色说道:
“如果朝廷选拔人才,只要求他们文采好,而不考察他们的本体如何,这样的人能为国家所用吗?”
胡太后没有反驳李召的话,继续问:“那如果在考察文采时,在加上考察孝廉,孝廉好的,应该能为国家所用。”
“殿下,难道只是根据他们的章句学问来判断他们的孝廉吗?”
胡太后问道:“那依国师只见,这选举一事,该如何进行?”
“依臣只见,不仅需要文采、孝廉,还要辨别他们的姓氏、才能和品行。”
胡太点头,选举一事这些都得考虑进去,心中的疑惑也解开了,赞许的看着李召:“国师说的有理。”
李召继续说道:“选举一事,应该要广招天下贤士,以淘汰的方式进行层层筛选,选出合格的国家栋梁之才。”
“嗯,不错,古今不同,在适当的时机,理因实施必要的变革,今日听国师一席话,吾不在有任何顾虑,弟子受教了。”
这些是李召的真心话,这太后能听进去那就更好,也许北魏的历史会更长一些,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
“国师,这选举一事,派谁来上任才好呢?”
胡太后觉得李召说的很有道理,这样的选举是正确的,眼下张仲瑀和崔亮肯定是不能用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派谁来担任。
“臣觉得,青州刺史薛琡可以担此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