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判官姓吴,看起来四十来岁模样,身量娇小眉眼端正,满头茂发如乌云堆起,打扮举止也都娴雅。不过她看着却是个不爱多言语,只对三娘等道以“吴娘子”或“吴判官”称呼即可,又讲了些基本规矩,此后就再无一句闲话。
既然入宫服役,那自然无多少闲暇了——这才第一日,中饭过后三娘等即随吴判官往演习花厅去,展己之技艺,得编入列,之后与同行切磋厮磨,并试奏演各种大曲。
如此终日与琴乐相伴,见舞姬、问判官,入燕乐堂、得闻黄钟大吕,闲时坐看太液池畔日升月落、银霜渐消,又与黄狸窃语,三娘过得倒也自在。
半月后,三娘已休过了一次旬假,也惯常了宫中生活。
说来她琵琶功底极好,又有风骨格调,凡闻者皆可知她分量,所以虽然面貌不彰、行止收敛亦无人敢轻视,更未摊上甚么麻烦事,当算顺风顺水。
这边三娘平心静气地安分点卯度日,另一边却有人闲不住了——那日午后,仙韵院中来了两个看着颇有脸面的太监,对院判说是拾翠殿妃子午困无聊打算行个小宴,要传个好乐手去解闷。
拾翠殿妃子位份不低,且多年承蒙圣上关切,仙韵院如何敢怠慢?忙忙问妃子要听什么乐、哪样曲,结果两位公公说要琵琶,接着便直愣愣地从一堆人里将三娘挑走了。
一听“拾翠殿妃子”,三娘就已经料到这是冲着自己来的了,可没想到这两位内监行事会如此大咧。不过反过来想想倒也觉得理所当然:不过是指名一个小小的乐官而已,算得什么大事?用得着遮掩不成?
正好三娘也想着松泛松泛,当即领命随两位公公去了。
而那两位公公也是很会装象做戏的:原在仙韵院众人面前时,他俩还一副清高神色,拿模拿式的,一言一行皆是气派。可等引着三娘出了大门,这两人立时便换了一张脸,喜眉笑眼地与三娘攀谈,先夸三娘技艺,再赞妃子仁善,又表了一番泰和公主诸多好处,如何有眼光有气量等等,估摸着公主遣他们去领三娘来时言辞间颇有看重。
接着两人谈起宫里宫外的,不想其中一位公公还真是江南东道人,与三娘算是有五成同乡之谊。于是三人倒叙了起来,不知不觉间穿了九仙门、过了大福殿,行到一小丘下,抬头隐约可见丘上有馆阁。
三娘原以为该是往拾翠殿去的,不想却到了这里。两个内监都是有眼色的,都不必她开口问便扭头为她解惑:“妃子与公主殿下都极爱此处风景,可远眺太液池、观蓬莱山,依着三清殿又没什么风,离拾翠殿还近,便自雨亭、清辉阁空着也是不去的,就只来这边游玩。”
“原来如此。”三娘点头道,“谢两位公公解惑。”
“韩都知客气。韩都知真是极谦和讲礼的人,难怪得公主看重。”两人又顺手恭维了三娘一顿,再恭敬引三娘登上小石径、曲折过花荫,不一会就到了地方。
却只见上头一片广大空地,地上洁白贡石满铺,其上立着一座玲珑通透的矮檐馆阁,外有内廷甲士巡守,上悬“望仙馆”之匾额。
两位公公到这里便止步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