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祥瑞其实就是这种理论的产物。
李弘心中自是不相信什么祥瑞的,但架不住皇帝李治相信啊,李治不仅相信,还因此认为此祥瑞预示着辽东大胜。
就是不知道他是怎么把发生在川蜀的事同辽东联系到一起的。
不论李治如何脑补,他已经这样认为了。虽然还不至于做出什么昏聩之举,但他却突然把一件原本一直没有向群臣表露出来的事提上案头——御驾亲征高句丽。
实际上,当群臣知道皇帝的意思时,皇帝已经亲自写好了诏书,越过中书省,直接送到了门下省。
门下省上一个侍中还是中书令许敬宗兼任的,而今两个侍中全都空缺,侍中之下就是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许圉师了。
许圉师不负众望,二话没说与给事中赵仁本一起在皇帝的诏书上面写了一大堆的反对之词。
然后将诏书驳回,发回了中书省……
这一来一去,不止政事堂的相公们,中书、门下两省得中级官员也全都知道了。
皇帝即便对许圉师的做法有所不满,在明面上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出发许圉师。按照制度门下侍郎许圉师便能如此做。他既有资格把皇帝的诏书送到中书省要求重新拟定,也有资格在皇帝的亲笔诏书上涂划修改,写上反对诏书的内容那更是小意思。
李弘知道这事的时候还要再晚上一些,还是从武皇后口中得知的。
其实除了李治自己,还这没多少人赞同他御驾亲征,但谁叫他是皇帝呢!口含天宪,朕即国家的至尊!
包括武后、李弘在内对李治身体较为了解的人都知道李治的身体实在不适合亲征。
早在武后问起的时候,李弘就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
因此,不止朝堂众臣在想方设法地劝皇帝打消亲征的念头,就连在宫内,以武后为首的内宫中人也反对亲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来到了三月份,百济传来好消息,叛军虽然依旧占据城池,但兼有内斗,已经进攻乏力。
苏定方也已经带兵渡海再度踏上百济西北部与高句丽相连的熊津都督府。
战争的阴影再度笼罩辽东,与此同时,劝谏皇帝打消亲征得念头也迫在眉睫。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