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通讯效率低下,洛阳的变动应该不止如此。
历史的车轮,正朝着刘乐熟知的那个方向滚动。
这些邀请中,没有出现有能力争雄天下的雄主,譬如说一代枭雄曹操,此时大概还在洛阳;譬如说出身名门的袁绍,这位大佬此时刚到渤海任职,以袁氏底蕴,英雄智士不召自来,想来没空理会兖州的某位少年;再譬如说江东猛虎孙坚,远在长沙,就算知道刘乐的事迹,有心征辟,长沙到济阴数千里之遥,也是鞭长莫及;再譬如说据说同样宗亲出身的某长跑冠军,现在落魄得很,自己尚且寄人篱下,连发出邀请的底气和资格都没有……
罢了,世事岂能尽如人意……
哥先谋个差事干着。
讨伐董卓的大旗即将竖起,到了前线,自然有机会跟那些人杰见上面。毕竟还没见过什么世面,现有那些虚名,固然有上佳的晋身之阶,可若是想要在青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靠虚名不够,还得要拿得出手的实绩,不出仕,怎么混业绩?至于以后的路如何走,混段时间再作决断不迟。
话虽如此,具体到选择哪一家,刘乐仍然非常谨慎。
这是他进入这个时代最好的机会,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机会,讨董之后,诸侯割据态势形成,若不能在这次盛宴中抢到一杯羹,再想出头难比登天。
七选一,选择太多有时也让人烦恼。
好在有排除法。
任城相郑遂、济阴太守袁叙率先出局。
刘乐赶在讨董前出仕,是为参与盛会,与这时代的天下豪杰混个脸熟,不参战的诸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第三个出局的是袁遗。
虽说袁遗最早发来邀请,然而他出身汝南袁氏,与袁绍袁术哥俩相比,袁遗显然属于可有可无的配角,无法代表袁氏正统,也就得不到有力支持。跟袁遗混,基本不可能有什么前途。除非没有别的选择,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拿袁遗当跳板,接受征辟也是可以的,但刘乐显然不是那种情况。
第四个,鲍信。
单论能力,鲍信很可能在七人中排第一,也不缺乏魄力,但缺乏野心,总是宁愿充当绿叶,不肯站出来挑大梁,跟这位混,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第五个出局的是桥瑁。
原因很简单,想想桥瑁结局,被人挥兵杀入营中取了性命,兼并其众。刘乐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在盟军袭营之战,即便幸免不死,战败后被迫投降,显然不如直接投靠更受信任,刚巧,杀桥瑁的刘岱,也有向刘乐发来邀请。
五位太守国相全军覆没。
还剩下两个选择:兖州刺史刘岱,陈王刘宠。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