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22章 沉甸甸的两个字(2 / 2)风过水皮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一点刘庆是清楚的。

战争的目的无非就是要达到某种预期结果。任何战争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进行的。具体表现为战争的军事目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

当然了,战争也起于种族间的矛盾。但大部分也都是利益的驱动。

总之,任何战争的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利字。

比如此时的宋辽和西夏,便是以争夺更多的地盘儿,甚至目标是灭掉对方,自己一统下。

这便是此时的利了。

要这此时的名族矛盾还是有的。但刘庆知道,历史的河流最终会流向大一统的。

在宋朝之后,契丹族和党项族相继消亡,其实并未消亡,而是融入到了其他名族中了。

这便是融合。

融合这个词便出现在了刘庆的脑子里。

刘庆知道的是历史大势,而这个大势便是融合。

融合消解矛盾,湮灭战争。

刘庆对于改造这个世界的根本便出现了。

但现在还是比较模糊的。没有形成真正的理论。仅仅是两个字而已。但这两个字确实彻沉甸甸的。

刘庆虽然没有接触到朝政。但是他早就开始在心中想这个问题了。

首先就是要避免战争。

在他看古籍的时候,对孟子的思想很是感兴趣,里面也讲述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名言。

比如他以人性本善为基础,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提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治理国家。

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不可忽视,认为统治源者只有得民心才能巩固自己的统百治。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提出,继承了西周以来的重民轻思想。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度张,虽然在主观上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为统治者着想,但它也是当时的客观情况在孟子思想上的反问映。

孟子是剥削阶级中看到人民的力量并引起很大重视的思想家。使得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注意民生,缓答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其实在孟子的思想中还有好多好多的可以借鉴的地方,刘庆都一一的记在了心里。

当然了,刘庆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是迂腐的继承是不行的。他还要辩证的去继承,并且还要结合现下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准则,或者是思想!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