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没过两天,对处理朝政一向兴趣缺缺的司马衷居然亲自驾临含章殿南书房。当天,除了张华外,还有侍中傅祗,以及梁王司马肜。司马衷自顾自地闯了进来,三人看见后,连忙大礼参见。
司马衷皱着眉头,来来回回看了三人一会儿,又回头看看身后的张泓,然后说道:“国家现在没有储君,不合礼法。皇后在宫中育有嫡子,有先帝之风,应当继承大位。张华,你现在就拟旨,立皇后嫡子为太子。”
张华闻言,似是早有准备,从容趋前,行过叩拜之礼,然后说道:“陛下,建储乃是国家的大事,事关祖宗基业,不可不细察。梁王是宗室元老,理应垂询。”
司马肜本来站在一边发愣,听张华这么一说,只好也拜伏在地,回应道:“这事虽说是天子家事,确也关乎国本。愚臣之见,不如召集宗室诸王,公卿八座一起详参定议,方可有万全之策。”
(注:八座,东汉始称六曹尚书及尚书令、尚书仆射为八座;有的朝代只有五曹尚书,则加上尚书令与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座;隋、唐以六部尚书及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座;清代则称六部尚书为八座。)
司马衷不安地看了张泓一眼,张泓略略往前挪了两步,依旧低着头,客客气气地说:“大将军、张司空,立储一事,陛下已思之甚久。现在宫中唯有皇后嫡子可立,况且此子生而岐疑,徇齐天赋,必能克绍箕裘,光大祖业。”
(注:岐疑,现代汉语为“岐嶷”;出自《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岐嶷,本指山峰峻茂的样子,后以此词形容幼年聪慧。古代把“嶷”字写成“疑”,这是通假字。)
(注:徇齐,敏慧的意思。《史记?五帝记》中记载:“黄帝者,弱而能言,幼而徇齐。”徇,是快的意思;齐,也是快的意思;意思是黄帝幼小时反应就很敏捷。)
(注:克绍箕裘,此处意为能够很好地继承祖先留下的基业。典出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克,能够;绍,继承;箕,竹子编制的一种器具,通常用作扬米去糠;裘,冶铁所需之鼓气风裘。唐代孔颖达注疏认为,裘是衣裘,把冶铁和缝补皮革说在一起;以至今人流行的解释是,此处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两者工艺相近,这种解释不合逻辑。《礼记》中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打铁家庭出来的孩子,先学习鼓风,锻炼力气和把握火候;制作弓箭的家庭作坊出来的孩子,先学习怎么编簸箕,以熟悉木质的柔软度和弹性。这句话浓缩为成语之后,引申为继承家业。)
张华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张令服侍陛下多年,内廷制度想必要比老臣更为熟稔。内廷后妃命妇妊娠生产,宗正皆应有明确记录。若是生子,还应当由光禄勋持节告于太庙。老臣前些日子已经详细勘验过,内廷并无任何关于皇后生子的记录,光禄勋也从未奉旨持节告庙。此事事属暧昧,不可不慎之又慎。倘若日后事有蹉跌,今日持议之人便有灭门之祸。前汉两少帝之难便是前车之鉴。”
(注:宗正,古代官名,掌管皇室亲属事务,包括管理皇室家族的名籍簿,如记录皇子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以及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世谱等。该官职于秦代开始设置;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汉平帝时,改名宗伯;新莽时期并入秩宗;东汉时复称宗正;东晋时并于太常;明、清改称宗人令或宗令。)
(注:光禄勋,官名,九卿之一,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后逐渐演变为总领宫内事务。前文有注。)
张华声音不高,司马肜与张泓却闻之而脸色骤变。张泓嘴唇嗫嚅了几下,终于没有说出什么话来,于是悄悄地挪了几步退回到司马衷身后。司马衷不得其要,继续问道:“子徽叔祖,此事有何不妥?”
司马肜伏在地上,头都没有抬起来,低声说:“陛下,此事还是召集大臣商议之后再说。”
司马衷又看看张泓,张泓低着头也不说话,于是,他很无趣地就起身走了。
二月戊子,是个大朝会的日子。群臣拜贺刚刚结束,赵王司马伦突然出班奏请立皇后所生嫡子为太子,以正视听。张华不遑谦让,随即越众而出,启奏道:“陛下,皇后所生嫡子,其名未见于宗人图牒之中,其事未告于太庙之上;若立为储君,必招致朝野侧目,恐生肘腋之变。东宫之位,不可不慎。老臣为社稷着想,当下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淮南王。淮南王在陛下诸弟中年纪最长,又威名素著,沉毅大度,与陛下感情至深,必不负陛下托付所望。”
张华说完,殿中大臣立即显出态度来。大多数人沉默不语,犹豫观望。重臣中大多支持张华,少数人支持司马伦,于是纷纷表态,争执不休。
司马衷对阶下的争吵似乎饶有兴趣,虽然表情有些木然,两眼却在大臣当中瞄来扫去。
看看也争不出个什么名堂,一直站在一边没有开口的梁王司马肜,清了清嗓子,稳步走出班列,大声说道:“陛下,群臣争执,皆为国事。只是此事干系重大,一时难有定论,立储建贰也不急在此时。况且陛下春秋鼎盛,后宫时有产出,他日有弄璋之喜,亦非难事。陛下亦可从容揣度,于诸子弟中择一贤者,托以社稷,这样就可以平息朝野的疑惧之情了。”
殿中顿时安静了下来,张华会心一笑,退回自己班列。黄门令董猛面无表情地宣布退朝。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