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赵文超、慕之丘、刘斌、崔凯四个人,作为第一小组的成员,在前面探索着向地宫里面摸索前行。
由于没有再触碰到什么地下机关,后面的李文海小组和江之川小组,也都保持着几十米的距离,在后面跟进。
看到甬道边上陈列的绝世青铜器珍宝,其他人同样也是惊呆了。
在甬道里就有这么多的珍宝,那么,在墓室里,得有什么样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呢?考古队员们非常期待。
又向前大约走了50来米。
大家的眼前一亮。
因为,甬道边上陈列的物品,赫然由青铜器变成了瓷器。
熟悉中国陶瓷发展史的人都知道。
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那时候就开始发明了陶器。
远古的陶器有黑陶、灰陶、彩陶等等。刚开始都是生活中的器皿,如盆、钵、碗、瓶、罐、壶、甑、瓮等。
慢慢的,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比如烛台、灯座等等,也渐渐多了起来。
之后,随着冶炼术的发展,生活中的器具,进入了青铜时代。
古代人发现,用铜和锡在一起,可以用不同比例,冶炼出青铜。青铜具有更强的硬度和韧度。
于是,人们用青铜冶炼出来锋利的兵器,祭祀用的礼器,再延伸到贵族大家的生活用品。
通常认为,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巅峰时代。到了秦代,铁器开始冶炼出来,冶金术有了进步发展。
而到了汉代,由于冶炼术的发展,铁器开始大量的使用,从兵器到农具,再到生活用品,一直延伸下来。
而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陶器制造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前代陶器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给陶器上釉的技术。
并且,随着炭火的发展,人们对温度可以控制的更高,这就出现了比陶器更结实的瓷器。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三彩了。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中国”两个字的英文单词a,在英语中就有磁器的意思。
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中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中国就是生产磁器的地方。
至于到了宋代,随着定窑、钧窑等官窑的发展,景德镇更是变成了瓷都。
随着炼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瓷器的制作则越来越精美,种类越来越多。
到了元代,则出现了青花瓷。
对于科学家来讲,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没有什么挑战性。
由于在此之前,考古小组的联席会议对墓葬年代的判定,大概就是西东两晋十六国时期。
所以,根据常识,此时的瓷器烧制技术还没有这么发达。
可是,在看到了这里陈列的精美的陶瓷艺术品的时候,大家的“三观”被重新颠覆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约一米的瓷瓶。
瓷瓶是白色的,纯白得就像羊脂玉一样细腻。
肚大口小,口与底的直径大小相似。
瓶的颈部,有两个对称的点缀的两个耳朵。
这个瓷瓶,慕之丘很小的时候,就在家里见过与此类似,形状差不多的。
而自己家传的瓷瓶却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产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