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三年杀了三个皇帝(1 / 1)令狐石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驾崩,当此重大关头,按说像宇文护这样的辅政重臣理应留在长安宫主持大局,而不是回到自己的中外府来与僚佐对坐叙谈。

可是,一个多时辰前在宫中延寿殿发生的一个意外却极大地动摇了宇文护本已打定的主意。他要趁皇帝驾崩的消息尚未向朝野公布之前,抓紧时间赶回府来,向目前在长安城中他最为信任的两个人——司会大夫崔猷、大司马贺兰祥做出确认,确保他不会再立错皇帝。

按照宇文护原本的计划,他在授意安排在宫中的心腹,膳部下大夫李安下药鸩杀武成皇帝时,已打算扶立鲁公宇文邕为帝。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武成皇帝宇文毓在毒性已然发作,对他的弑君行为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居然还将他和执掌宫中宿卫的宫伯大夫于翼一同招至榻前,口授遗诏,指明将帝位传给了鲁公宇文邕。

宇文毓是宇文护的叔父,北周太祖皇帝(死后追谥,实际并没当过皇帝)宇文泰的庶长子,也是继两年前被他宇文护先废黜后杀掉的孝闵皇帝宇文觉(宇文泰的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嫡子)之后他扶立的第二位皇帝。如果算上西魏那位末帝魏恭帝元廓的话,宇文毓已是他受叔父太祖皇帝遗命执掌朝政以来,在短短三年之内杀掉的第三位皇帝了。

虽然这件事传扬出去,抑或被史官记入史册,会有损他的名声,可宇文护至今从未对三年连杀三位皇帝这件事感到后悔,负疚过:

周代西魏本就是他遵奉叔父宇文泰之遗命,对宇文氏家族做出的重大贡献,杀掉元廓自不必说了。

三年前,宇文觉,他的这位小堂弟被他推上皇位时,年仅十四岁,可是却在当上皇帝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默许或亲自参与的方式先后策动了两次针对自己的叛乱:

一次是位列西魏八柱国的楚国公赵贵、卫国公独孤信两位元勋重臣,因不服自己这个晚辈当朝执政而欲谋发起的叛乱,结果未及发动就被自己侦知,赵贵、独孤信皆做了自己的刀下之鬼。

另一次,则是两个佞臣——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为保证自身不失官位,勾联皇帝身边的侍卫乙弗凤、贺拔提、张光洛等人鼓惑小皇帝,要除掉他。为了维护朝局稳定,他先是将李、孙二人调离长安,分赴东西改任刺史,之后又声泪俱下,剖肝沥胆地叩樨苦谏,希望宇文觉摈弃对他的猜忌。直至宇文觉仍执迷不悟,暗中联络李植、孙恒等人即将发动宫变的前夕,他才在凉国公贺兰祥、吴国公尉迟纲两位姑表兄弟的支持下断然废黜了宇文觉(不久后就派人毒死了他),另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帝。

所以,对宇文觉,宇文护自认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这位在他一手扶持下登上皇位的小皇帝之所以落得个被废,甚至性命不保的结果,纯属他咎由自取。

武成皇帝宇文毓继位之初,宇文护自觉他们君臣、兄弟之间相处得还算融洽,所以在半年前他主动提出归政于皇帝,将除军权之外的一切权力交还给了皇帝来行使,希望以此来向宇文毓表明忠心。

孰料这位年届而立之年的武成皇帝宇文毓虽然整日与一帮文人雅士流连往返、吟风弄月,可心底里揣着的却是和宇文觉一样的心思:俱视他为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

可惜的是,正是不久前宇文毓驾幸同州故宅时在席间随口吟出的“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这句诗引起了宇文护的警觉。

他十分认真地向身边谋士——中外府司录尹公正求教了汉高祖刘邦这首《大风歌》真正的意旨后,骇然发现,原来皇帝殷殷期盼的是能替他消除内忧、安定邦国的猛士,而在宇文毓心中,所谓的内忧除了他这个堂兄之外,难道还会有别人吗?

人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做过了一件事,再做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了。

宇文护一旦发觉宇文毓对自己怀有敌意,再不像两年前对待宇文觉那样客气了,几乎未同任何人商量,就授意他安插在宫中的膳部下大夫李安对宇文毓下了手。

然而,若论心智和胆略,宇文毓却远非宇文觉这个莽撞急躁的顽童可比,即使在毒发身亡前,还是不动声色地在他这个对手嗓子眼里成功扎下了颗刺:留下了这份明确指定由四弟宇文邕来继承皇位的遗诏。

宇文毓临终前所下的这一着险棋令宇文护如鲠在喉,感到异常难受:尽管宇文毓临终前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与宇文护在做出弑君决断前思量好要扶持的是同一个人,但宇文毓的这道口授遗诏却无形之中解消了新皇帝与他之间的翊戴、拥立关系,而这一点恰恰是宇文护极为看重的一层关系。

在宇文护看来,三年前,当他从叔父宇文泰口中得到执政的授权时,他,宇文护,曾经被祖父宇文肱(北周代魏后被追谥为德皇帝)最看好的嫡孙,无疑就成为了整个宇文家族的族长。

他可以不做天王(北周宇文觉和宇文毓秉国前期都是称天王,不称皇帝的)或皇帝,但宇文氏族中出的每一位天王或皇帝必须由他这位族长亲自指定、拥立,以确保他在宇文家族内部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权。

毕竟,且不说他这么多年来尽心尽力辅佐叔父宇文泰东征西战立下的汗马功劳,单论年岁,宇文泰本人仅比宇文护大六岁,而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整整比他小了二十岁。无论从哪方面讲,继叔父宇文泰之后,宇文氏族族长的位子舍他宇文护外,还有谁有资格来做呢?

同时,宇文毓这一道遗诏还给宇文护造成了莫大的心理压力:倘若宇文护要另立他人为君,就要冒违背先帝遗命,罪同谋逆的风险。

正是由于洞察到了宇文毓这道遗诏给他造成的种种被动,宇文护才做出了推迟一天宣布皇帝死讯,封锁长安宫的决定,急匆匆地返回中外府来找崔猷、贺兰祥商讨对策,以求破解宇文毓临终前给他留下的这道难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