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边境的庄稼,接连被不明身份者盗抢,太可恶了。这世道,太乱了,也不睁眼看看,这是谁的地盘?是谁的天下?抢夺,也要找个理由,即使是最龌龊的理由,这比强盗还强盗。
虽然郑国人做了伪装,显得人不知鬼不觉,实则漏洞百出。大队人马行动,即使派个没有查案经验的,根据蛛丝马迹,都能找到真正的盗贼。所以,郑国从疑犯,很快就成为真凶。
地球人都知道,这两次抢劫,就是针对周王室,针对周桓王,就是要教训教训这个黄口孺子。
周桓王年轻,听说水稻又被抢走了,立刻火冒三丈。先是麦子,现在是水稻,将来还不攻打我的洛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这点粮食,白白送给了郑国,越来越过分。
他当时就要号召诸侯,讨伐郑国,且要彻底罢免郑庄公卿士的职务。
辅政的虢公忌父心底明镜一样,他和周公黑肩极力劝阻:郑国是王室的屏障,现在攻打郑国,别的诸侯人人自危,将来谁还会听从;而且郑国上下和睦,实力强大,战端一开,后患无穷;粮食嘛,损失点是小事,就当救灾扶贫了。
这一番劝阻,终于让周桓王冷静下来,但心里却异常气愤。这是藐视王权,藐视我这个新即位的周天子。
周王室与郑国的关系,从此一落千丈。
麦稻事件后,周桓王有心彻底取消郑庄公卿士的资格,被大臣极力劝阻,最后还是忍了。
几个月之内,连续盗取王室百姓的麦子和稻子,郑庄公也提心吊胆,生怕周桓王号召诸侯,发兵讨伐,故而时刻准备御敌。
公元前720年冬季12月的某一天,齐国与郑国在石门举行会盟,双方重温旧好。之后没多久,郑庄公的车子,在济水边翻车,还好人没事。或许,这是上天对他的一次警告。
过了两年,王室一点动静也没有,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也没有派人来兴师问罪。
这让郑庄公觉得很惭愧。回头想一想,自己也有过错,不能全怪周桓王。如今王室没有派人来问罪,自己不能不知好歹,必须有所表示,至少缓和一下与王室的关系,对自己也有利。
公元前717年冬,京师发生了饥荒,请鲁国输送些粮食,解决眼前的困境。
由于周公旦的缘故,鲁国与王室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有什么困难,常常请鲁国帮助。
当时,鲁国也不好过,因为头一年,鲁国发生了螟虫灾害。据说,这种虫子专吃苗心,鲁国粮食减产,也是艰难度日。
面对王室的请求,鲁隐公不好推辞,那是天子,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先满足王室的需求。但是,鲁国无力单独承担王室的粮食援助,于是,向宋、卫、齐、郑请求先借贷些粮食,以支援周王。
王室有难,诸侯支援,天经地义。
借着这个机会,郑庄公去了趟京城洛邑。这是第一次正式朝拜周桓王,同时希望能取得他的谅解,解开双方的心结。
原本很好的一次和解机会,但是,对三年前郑国偷割麦稻之事,周桓王耿耿于怀。对于郑庄公的到来,他表现的十分冷淡,甚至冷嘲热讽,没有一丝欢迎的表情,也没有安排宴会,为郑庄公接风洗尘。
辅政的周公黑肩劝谏周桓王:“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鼓励后来人,还担心人家不来,何况不以礼接待呢?郑国恐怕不会来了。”
周桓王根本听不进去,那么多诸侯,何必就依靠郑国?所以,他对郑庄公表现的十分冷淡。
看来,他的忍功还没到火候。
原本是到洛邑朝拜的,没想到那小鬼对昔日的事情耿耿于怀,反而自讨没趣,这让郑庄公很受伤。
从此以后,郑国与王室的矛盾,越来越深,从暗中较劲,至刀兵相见,终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先是郑庄公不顾周王的权力,强势与鲁国交换土地;接着王室夺取了郑国四座城邑;郑庄公则打着天子卿士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开启自己的‘小霸’局面。
十年以后,双方终于爆发了春秋早期的一场大战,就是著名的——繻葛之战。
麦子和稻子,也成为春秋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