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不住地点头,心里却是非常满意,这济尔哈朗总算开了窍!当下便郑重其事说道:“就依尔等之意而行。我二人既已摄政,不便兼理部务,就将各部务之事悉数交由各王公、贝子代理,最后再由我二人定夺。众大臣以为如何?”
殿下坐着的八旗王公大臣,对于辅政改为摄政之事议论纷纷。
“肃亲王,冷僧机的做法被睿王一接受,这不是变更了祖制了吗?”
“哼,不但变更了祖制,而且违背了誓言,我大清此后要任由他独断专行了。”
礼亲王代善见众人面有不悦之色,又瞥着多尔衮两眼,但他看见多尔衮嘴角挂着的冷笑,心里十分无奈地叹气,拍着巴掌示意众人安静下来,自己率先表态:“两位亲王殚精竭虑,所虑诚是,为我大清国利益着想,不如各司其职,权力集中。老臣十分赞同两位亲王由辅政王议为摄政王。”
随着代善的表态,众皆愕然。礼亲王代善这是怎么啦?先皇在时他备受尊宠,一言九鼎是何等的风光?怎么今天变成了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之人?不过众人再一细想,仿佛又能从代善的遭遇上找到一些答案。
说起来,代善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够凄惨的了,昔日礼亲王府煊赫一时的声势早已荡然无存。代善儿子虽多,但接二连三死于非命,或是战死沙场,或是如硕托那样被当作叛逆之人被砍头。白发人送黑发人,代善怎么禁得住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如今幼主无知,睿王专权,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有明哲保身才是万全之计呀!
豪格等人思索再三,虽然很不满意却不敢公开反对,于是跟着礼亲王之后,当廷表态:“今两位王爷之言,实为万全之策。皇上年幼,初登帝位,我等王公更应各勒部务,宣力国家,以尽忠尽职!我等皆定议以为然,无不遵者!”
多尔衮当然知道众王公大臣有不满,勉强之意,但既然他们都尽当众表了态,日后若有不满之辞,即可量刑定罪,看看谁敢不服?
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开始称摄政王,多尔衮权势也在摄政之中不断攀升,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的格局逐渐打破。
此后不久,济尔哈朗召集内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的堂上官传谕:“以后凡各衙门办事有应该报告我们两王的,或是应该记档的,都先报睿亲王多尔衮,档子上写名字也应先写睿王大名,坐立班次以及行礼仪注也都按此办理。”
这说明多尔衮不仅有了掌握国柄之实,而且有其名,说明他已独揽大权,而济尔哈朗则甘拜下风了。对多尔衮本人来说,这当然是极重要的一个事件,但毕竟是顺其自然的必然结果,清廷的集权统一更好的让清军握成了一个拳头,而此时关内却一阵阵紧锣密鼓,一场名垂史册的大戏就要开始了。
正月二十六日,终于有消息传来了。居住在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的鄂尔多斯部落的济农下属达席和晋、善达下属陶礼向多尔衮报告了农民军攻取陕西全境,派兵收取三边的消息。
实际上,多尔衮对于农民军的情况是早有耳闻,天聪、崇德年间大批汉人官绅降清后,曾多次把中原农民军的情况汇报给皇太极,特别是打压过农民军,对其底细颇为知晓的一些明军将领更是将李自成、张献忠二人情况详细汇报给多尔衮。
此时的大清兵力满、蒙、汉八旗精锐,总兵力不过二十万,要让多尔衮有吞并整个汉人江山,多尔衮是绝不会有此想法。以满人百万之众奴役上亿汉人,以二十万精锐攻取数百万汉人军队,无论多尔衮何等的雄心和天才,这也是他不敢想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