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8章 体制(1 / 1)慕寒千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民兵体系,朕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构建。与野战军、守备军不同,民兵属于乡里非常备军事力量。兵员自分田户口中选拔青壮,适时耕训。规制~县置民兵社,其下乡置民兵大队,亭置民兵支队,村落以什伍置之。”

高诚皱着眉头,说道着几日来的构思。

段语不长,却是耗尽脑汁下出的决定。自己从中推翻了依军中编制规划的想法,放弃了沿用府兵鹰扬卫府的构置阶层。因为按照军中编制,来规划民兵各级体系,有些困难。毕竟,常年战乱下,乡亭不比军伍。大乡八九亭,小乡五六亭,各有不一。若是一刀切的话,必然会出现为了满足民兵编制,强征百姓入伍的现象。

而隋唐的鹰扬卫府制度,也同样最多下设到县。且鹰扬府属于军方正规编制,与自己的构思有着很大的冲突。在后面明时卫所,虽然进一步下抵乡里,但卫所编制繁杂,且同样属军方管辖,一样不可用。

自己需要的不是战兵,而是预备役!

自己要的是后世共和国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体系。

当然,结合时势,如何将将民兵与野战军、守备军结合起来,也是一件费脑筋的事。

“陛下,缘何不沿用国朝军制,对民兵进行编伍。而今,再行他制,颇显繁琐。”

徐荣的话,让高诚神色略颓。

“文良,不是朕不愿沿用军方编制,实乃地方乡亭大小不一,口户或多或少。吾等规划的再好,终归还是要下面的人办事。朕担心有些人为了政绩,凑足编制,肆意妄为。虽说短时间内全民皆兵并无不可,但长久下来必然会出大乱子。所以,朕一开始便说了,选其青壮,而非悉数纳之。”

高诚没有心急,向徐荣说道着自己的担忧。

闻言,徐荣似有明了的点了点头,而后又问道:“可是民兵社的具体编制如何定论?每个县的口户亦是不同!若统一定制,必然还会摊派至下。若编制不一,又不利于调度、统筹。”

“这一点,朕还没有思量过多。民兵的筹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忙完这边的事,朕回到长安。结合大将军府、中枢府、总参寺后,才能尽可能的制定出合适的人员编制。”

高诚眉头紧蹙,事情就是这么麻烦。

一个人员编制的大小,都得让国府要台,联合参与探讨。更不用说后面还有职司、归属等一系列的问题了。

一听到陛下说得回到长安,联合三府聚议,徐荣便明白过来,民兵的事,只怕比当年改制还要麻烦。

于是,开口谏言道:“兹事体大!国府现在既忙于分田之事,又要顾应天下局势。益州那边还在筹建郡县学校,凉州那边驰道的修建,也应该又提上日程。这么多事堆在一起,国朝压力很大啊。”

高诚点着头,压了压手,言道:“朕明白,但有些事,早一日定下规矩,日后就能省去更多的麻烦。另外,朕对阎相、严卿还是很有信心的,文良不必过于担忧。”

“陛下,此仅为其一。臣还有别的担心!”

“噢,说说看。”

“民兵制度不能说不好,但也不能说很好。汉室倾崩,民生困顿是为其一,其二便是军权散落地方。陛下以新田制作为收拢民兵军心的法子,可假若有一天田制崩坏,民兵制度亦应声而倒。随后,便是地方掌握更大的军事力量对抗中央。再者,眼下正值分田,士族本就心生不满。如今于乡里筹建民兵这等军事武装,士族必然会上下其手。说到底,在乡里之间,士族豪绅的力量,远远大于朝廷。”

徐荣一后一前,说出了他自己认为的民兵体系两大缺憾。

但高诚不这么想,遂言道:“先说眼前,士族豪绅在乡里的力量的确强大。但只要分田不出差池,百姓必然弃彼而从朕。没了百姓的根基,士族拿什么来与得到黎庶支持的朕对抗。士族豪绅,会有些动作,但大势难阻。而这大势,便是南阳分田功成的那一刻!”

“再说日后,天下熙熙,千百载来,何有不灭之国?民兵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予黎庶一定的力量,来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虽然说这份力量在皇权以及士族豪绅面前,依旧显得脆弱不堪。但对于百姓而言,就是实打实的莫大好处。因为,他们手中也握的有刀了!”

“也许有一天新田制会崩坏,也许有一天这些民兵会举起手中的武器对向高周,但底子有了,胆气有了,就没人再敢肆无忌惮的欺压黎庶了。至于高周之后,这片大地上新的帝王会如何选择,朕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一番话,听的徐荣一怔一愣。

见过斩木为兵的黔首起义军,但没见过皇帝主动给造反的人送刀子的。

“陛下,臣以为还是维持朝廷统治为上!”

“文良错矣!”

“可……”

“朕自有思量,文良不必多言。对了,朕打算以大将军府统制野战军,以车骑将军府统制守备军,以卫将军统制民兵,总参司筹谋、武备、军需。文良以为如何?”

高诚打算了徐荣想要继续说出来的话,话口一转,给了徐荣新的难题。

徐荣嘴角泛苦,看的出来陛下决心已定,那自己说再多也是无用了。

只是,方才那些也就算了。现在再削大将军府权利,也没啥大不了的。可是,怎么就突然给车骑府摊了个这么大的事。

“陛下,臣未开府,又无幕僚从属,统制守备军,大有不妥。陛下欲分权制衡,臣心中明白。不过,臣还是要说一句,大将军若威信渐失,天下武备必然倾颓。”

听到徐荣说出的最后一句话,高诚缓缓陷入沉思,手指不断地在腿上叩着。

自己也有过考虑,军权多分,对于皇权而言的好处显而易见。但纵观古今后世,军权都继而一往的集中在一个主要军事机构下。即便是军种划分开来,一样有着更高层级的指挥机构,掌控着三军军权。

自己想要尝试,有担心有所冒失,故而询问徐荣。现在,徐荣亦言不妥,那可能真的不妥。

“臣不知道陛下有没有考虑过,现在国朝军制成时久矣。但前番中原大战,南北两路军皆含纳数军将士。先前有臣与苏都督坐镇督指,其下诸将摄吾二人威望,无有不服。然伯奕代替苏都督指挥北路军时,军中多有不服之辞。”

“文良想要说什么,尽管道来。”

“陛下,日后兵出关东,显然要准备更高一级的编制,使其含纳数军之众。今有姜叙持节督军,朱玉在于前。可节将所督兵马最多也就是十几万人,臣再想如果出现更大规模的战事,需要几十万大军出战一处之际,持节显然愈显乏力,更需军中宿望坐镇。国朝未至前后左右将军,固三军宿望,莫过于大将军、车骑、卫将军。大将军国之鼎柱,多坐镇于后,总揽全局。而车骑、卫将军,则不能在坐镇于后了。”

徐荣拐着弯说了不少,长篇大论下就表达一个意思,车骑、卫将军不适合掌握地方军权。

仔细听完的高诚,回过味来,不由白了徐荣一眼,有些无语。

“罢了罢了,那民兵的指挥权,就交到少府手中吧!”

“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