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回 倒地倒钩射门(2 / 2)陈虎a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在波尔多港购买一些葡萄酒后就直接扬帆起航了。

在航海日志上我写下了:“1401年,1月5日,波尔多港出港。”。我接受了大副亚当.休斯的建议,继续北上,目的地:英国首都伦敦。

卓拉.席尔瓦她以前去过英国伦敦。她主动做起我们的航海向导,“夫人”号继续向东北航行,经过2天2夜的航行,在负责瞭望的水手发现伦敦港不久,海面上突然起了大雾,海面上能见度较差。

幸好我们的“夫人”号船只已经驶入了英国伦敦的海上航道,用肉眼我们都能看清两旁都是陆地,我们仍然顺利地进人了伦敦港。我又使用了六分仪,六分仪上显示英国伦敦港的经纬度是北纬52度东经0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2年,1月8日清晨,英国伦敦港进港。”。

我是第一次来到英国伦敦。伦敦既是港口城市,又是英国的首都。伦敦(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的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伦敦市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横跨泰晤士河。16世纪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伦敦的规模迅速扩大。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

伦敦近几百年来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在政治、经济、人文、娱乐、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成为全世界举足轻重的都市。伦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一座种族、宗教与文化的大熔炉城市。使用的语言超过300多种。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建立了这座都市。

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罗马皇帝克劳狄(Claudius)的领导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这个后来成为英国的地方。他们在泰晤士河畔建筑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底纽姆”(Londinium)。后来,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备规模的城市。

在《罗马书》中有关伦敦的记载则是从公元50年,伦敦(London)这一名字最早来自凯尔特语的Londinium。凯尔特人在公元43年入侵英国,之后他们修建了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桥梁,此后他们发现这里有利的地理位置又修建了一座港口。公元50年前后,罗马商人又在桥边兴建了一个城镇,伦敦由此而诞生了。

公元61年,布迪卡女王(Boudicca)带领民众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她所领导的军队进军到伦敦。伦敦在战火中被毁,战乱后伦敦又被布迪卡女王重建。城中的富人们用石头和砖瓦来建造房屋,而大多数的穷人们只能住木屋。

2世纪后叶,伦敦修建了6米高的环伦敦石城墙,此时的伦敦人口已经增长到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公元407年,随着最后一批罗马军队撤离了英国,伦敦城镇也开始衰落。大批居民离城而走,住在城墙内的居民也仅剩少数的渔民和农民。伦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但不久伦敦就又重新发展起来,在伦敦文特哥登的城墙外科出现了一座新城。新城不大,人口也仅有10,000人左右。

597名来自罗马的修道士来到伦敦,他们是从撒克逊人转教的基督教徒。604年,一名主教被派往伦敦。640年伦敦开始铸造银币。842年和851年,丹麦人两次入侵英国,抢劫和烧毁了大多数的城镇。侵略军占领了包括伦敦在内英国北部和东部领土。878年,丹麦人被阿尔弗烈德大帝所击败。

英国的国土被分为两部分,丹麦人拿走了英格兰的东部领土,包括伦敦。而阿尔弗烈德大帝则保持住了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土地。通过和平谈判,阿尔弗烈德大帝于886年重新收复伦敦,他重新修整了破败的旧罗马城的城墙。为了得到保护,居住在罗马城以外的伦敦人在阿尔弗烈德大帝统治时期又从新搬回到城里来居住。994年,伦敦人击退了丹麦人并迫使他们撤离此地。

继盎格鲁撒克逊人之后,在英国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是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人(Normans)。他们的领袖威廉声称因血缘关系有权继承盎格鲁撒克逊人王帝爱德华(Edward the fessor)的王位而大举发动进攻。公元1066年,威廉军事行动成功,成为了英格兰的君主威廉一世,号称“征服者威廉”。

虽然此时英格兰的首都设于伦敦西南部的温彻斯特(Wier),但是威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在伦敦东部修筑了坚固的伦敦塔以防御反抗者的进犯,这也作为宣示自己权威的一种手段。在诺曼人的统治下,伦敦终于在公元12世纪成为了英格兰的首都。

学者一般认为,在诺曼人的统治开始之后,英国步入了所谓的“中古时代”。这段时期的特点包括王权逐步的巩固,以及基督教会的权力的扩大。伦敦也在这个时候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两个城合组为一个伦敦市的模式。在东面,在古罗马人的古伦敦城的基础上建立起伦敦市(City of London)。这个地方后来发展成为伦敦金融城。在西面,威斯敏斯特市(inster)成为了王室和政府的所在地。

在这个时期,王室陆续在伦敦建筑王宫,而教会也修建了不少教堂和修道院。伦敦市方面,其市长的权力也越来越稳固,商业发展迅速。

伦敦不少著名建筑物的前身就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其中包括著名的伦敦桥(Le)。它是在公元1176年开始建筑,到1209年完工,其后屡经拆建。

王宫方面,著名的宫就是修筑在这个时期。后来由于大火,王宫大部分建筑被毁。英国议会就是建筑在威斯敏斯特宫的遗址上的。古代的王宫只剩下仍可见到的威斯敏斯特大堂(Westminster Hall)以及在议会大楼对面,王宫旁边的珠宝塔(Jewel Tower)。

教会在这个时候的发展也留下了足迹。在这个时代兴建的著名教堂计有前身为修道院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圣巴塞洛缪(Great St Bartholomew)等。此外,不少修道院也在这个时期建筑起来,其中著名的例子是加图先修会( Order)的切特豪斯修院(Charterhouse)。

我们先是在港口补充了淡水和食物后,留下几名水手看船,我和亚当.休斯跟着卓拉.席尔瓦在伦敦港口附近找了一家旅馆安顿下来后,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便出去打听消息。伦敦是个大城市,马路宽阔,人流熙熙攘攘,可惜现在是大雾天气,没有阳光。

我叫住一位英国人:“先生,请问伦敦有什么特产吗?”,“啊,你们是外国商人吧?英国盛产羊毛,伦敦港有羊毛特产。”,“如果你们正在找工作,那么最初也许在同业公会做些简单的工作,累积些经验比较好。”,“英吉利的羊毛,阿姆斯特丹的毛织物。”,“在东边的造船所有卖船首像,船首像不仅对船有装饰作用,还能保佑航海士旅途平安。”。

我们来到伦敦的商品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的老板告诉我们:这里卖鱼肉、毛织物、铁矿石和羊毛。我们已经知道羊毛是伦敦的特产,商品交易所的羊毛售价51银币一桶,我们和老板商定以50银币一桶买了60桶羊毛。我们带着60桶羊毛离开了商品交易所。

在把羊毛搬上船后,晚上,我和亚当.休斯跟着卓拉.席尔瓦进入了伦敦的一家酒吧-“波斯猫”,都说英国人好赌,果然酒吧里不论男女老少都在做打扑克等娱乐,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张桌子坐下,同桌的还有一位陌生的年轻男子,“你们是外国人吧?”

他问道,我:“是的,我们是从葡萄牙里斯本来此地做生意的,我叫菲尔南德斯.弗朗索瓦,你是?”,那位年轻男子说:“我叫亚历山大.马丁。是本地人,有许多外国人来伦敦做生意,我看你们也像,果然我猜中了。呵呵。”,酒吧的服务员带着菜单走上前来:“先生要点什么?”,我看了一下菜单:“来四杯啤酒,我请这位先生。”,“好的,马上来。”。

酒吧的服务员随后端上四杯啤酒,我把啤酒递给亚历山大.马丁,亚历山大。马丁:“谢谢。”,我:“请问你知道葡萄牙里斯本的费罗公爵吗?”。亚历山大.马丁:“我听说过一些。”,我:“我们正在寻找费罗公爵的公子乔治的下落,你知道吗?”,亚历山大.马丁:“我不知道。”,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亚历山大.马丁:“唉,我是航海士,现在正在寻找工作。”。

我:“你愿意加入我们一起边做生意边寻找费罗公爵的公子乔治吗”,“真的吗?先生,太感谢您了。”亚历山大.马丁站了起来,使劲握着我的手,喝完酒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我把我们的船的名字和现在所住的旅馆的名字告诉了他,亚历山大.马丁答应回家收拾完后就来找我们,我们离开了“波斯猫”酒吧,亚历山大.马丁和我们道别。

在回旅馆的路上,我们看见街上有一家占卜馆,我提议大家进去看看,大家都同意,于是我们进人占卜馆,里面是看起来像是女巫一样的银发妇女,在她面前是水晶球。她一见我就两眼发亮。“先生有何需求?”银发妇女问道,我:“我们正在寻找葡萄牙里斯本的费罗公爵的公子乔治的下落,你能占卜一下吗?”。

银发妇女在水晶球前念念有词,过了一阵子,她说:“你们所要找的人现在平安无事,正在四海漂泊。只要你们努力,就总有找到他的一天。”。“这不是白说。”,我心里想,我的同伴也露出不满的表情,“请付5个银币。”银发妇女说。我付了5个银币,和我的同伴离开了占卜馆。

三天后,我们收拾完行李货物,整装待发,而“波斯猫”酒吧里认识的亚历山大.马丁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补给完毕后,我们离开了伦敦港,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2年,5月11日中午,离开英国伦敦港。”。

我们现在前往英国西南面的夫利斯港,经过1天的航行,我们到达夫利斯港,我用六分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52度,西经2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2年,5月12日下午,进入英国夫利斯港。”。

我们在夫利斯港的街上闲逛,打听到如下消息:“这个港口没啥特产。”,“夫利斯港造船技术好,但是造船设备差。”。但是没有费罗公爵的公子乔治的消息。

我们在特产店看到阔剑出售,攻击力B级,夫利斯是个小城市,小港口。第二天,我们补给完毕,就离开了夫利斯港。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2年,5月13日上午,离开英国夫利斯港。”。

离开夫利斯港后不久,我们就在西北面发现都柏林港口。我用六分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54度,西经6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2年,5月13日下午,进入都柏林港。”。都柏林(英文:Dublin )是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以及最大的城市,靠近爱尔兰岛东岸的中心点,位处都柏林郡的丽妃河(River Liffey)河口、都柏林地区中心。都柏林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爱尔兰首都,也是爱尔兰岛最大的城市。

都柏林是一个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式都市。也是爱尔兰最大的制造业城市,有酿酒、服装等轻工业。此外,都柏林还是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也为全国文化和教育中心,爱尔兰最大的港口,其进出口贸易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

Dublin这个字起源于爱尔兰语的Dubh Linn(意为“黑色池塘”)。最早关于都柏林的文献是托勒密的手稿,大约写于140年,他称之为埃布拉纳(Eblana)。

历史上最早记载都柏林的是公元140年,希腊天文学家和地图学家托勒密,当时他称都柏林为Eblana Civitas。Dubh Linn最早的居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Baile Átha Cliath或者简称为Átha Cliath在998年左右建立。这两个城镇最终融合成一个城镇。

如今的城市仍然保留了前半部分的英语化的爱尔兰名字和后半部分的纯爱尔兰名字。在诺曼底人入侵爱尔兰之后,都柏林便取代了Hill of Tara成为爱尔兰的首都。从公元14世纪一直到16世纪末期,都柏林及其附近地区--被称为Pale--是英国人在爱尔兰唯一控制的地区。

从17世纪开始,城市在Wide Streets ission的帮助下开始迅速扩张。乔治亚都柏林曾一度是大英帝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很多都柏林的优秀建筑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自从12世纪英国人在这里统治,都柏林就作为爱尔兰岛的首都。

都柏林享受着温暖的海洋气候,特征为温和的冬天、凉爽的夏天、没有极端的温度。与通俗的想法相反,都柏林并没有高降雨量,爱尔兰西部反而有首都的两倍的雨量。一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是7.6℃(华氏45.68度),七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为18.9℃(华氏66.02度)。平均来说五、六月份是阳光最灿烂的月份,每天有着16小时的阳光;平均来说最多雨的是十一月份。最干燥的月份是二月和七月,降雨量只有50毫米(1.9英寸)。

总计平均年降雨量(以及其他形式的降水)是733毫米(28.8英寸)。因为温和的气候,所以这个城市的气温一点也不极端。

温度最低记录是零下12℃(华氏10.4度)。而另一极端中,30℃(华氏86度)是最高的记录。就算在十一月到三月期间会有一些少量的降雪,冬天里主要的降水还是下雨。十二月、一月、二月,在都柏林也一样,都是典型的最寒冷的月份。可是,多年的温度充分地上升到超过平均数都柏林是爱尔兰最大的港口,其进出口贸易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每年离港船只达数千艘。都柏林港(Dublin Port)是全国最重要的海港。

凯尔特人对音乐的热爱从此一脉传承,而爱尔兰民族跌宕起伏的历史又不断为爱尔兰音乐添加灵感。十二世纪时,爱尔兰竖琴家精湛的演奏技巧已经享誉欧洲大陆。他们举办的竖琴大赛一时成为欧洲爱乐人心目中的盛典。此后爱尔兰被英格兰统治,这项赛事也暂时停办。

在港口附近的饭店用餐后,除了留下几个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亚当.休斯、卓拉.席尔瓦、亚历山大.马丁以及部分水手进人都柏林游览,顺便打听费罗公爵的公子乔治的下落,但是仍然没有费罗公爵的公子乔治的消息。

“此街教堂很美。”,“如果特产品在港口的商业价值不高,在交易所就卖不出去。”,“船的速度主要靠船本身的能力,但是航运水手和船长的航海水平也对船的速度有影响。”

我们稍作逗留,补给完毕后于5月14日下午起锚。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2年,5月14日上午,离开都柏林港。”。

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尝试猎奇探宝。就像当初和费罗公爵夫人约定的那样,做个冒险家,如果发现村落,一定要登陆并探索,发现稀奇事物要及时向费罗公爵夫人报告。

听说西北面的格林兰岛有原始人的村落,“夫人”号向西北驶去。......三天后我们发现了补给港-海拉港,我用六分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60度,西经18度。我的冒险家名声提高了50。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2年,5月17日中午,发现了补给港-海拉港。”。

我们继续向西北格林兰岛行进,到达格林兰岛后沿着岛向左航行,在海岸边,我们发现一种全身白色的熊,它在北极岸边的浮冰上面爬行,水手们说这是北极熊。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憨态可掬。按动物学分类属哺乳纲,熊科。

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40~290cm,体重一般为450-650kg。而雌性北极熊体型则比雄性小不少,身长约220~270cm,体重约300~450kg。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营养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650kg以上。北极熊的身体内,脂肪占据了约25%的体重。一天后,也就是1522年5月18日终于发现了原始人的村落。他们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是黄种人,靠捕鱼和打猎为生,我的冒险家名声提高了50。他们是爱基斯摩人。

爱斯基摩人(Eskimo)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北美洲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多信万物有灵的萨满教,部分人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社会以地域集团为单位。

首领多为萨满,行一夫一妻制。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猎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亦从事毛皮贸易。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响,在格陵兰地区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镇;出现贫富分化。

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称自己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人”。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生命王国里至高无上的代表。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说,在北极地区狩猎是爱斯基摩人的“特权”。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为主。在格陵兰北部,他们在冬夏之交猎取海豹,6~8月以打鸟和捕鱼为主,9月猎捕驯鹿。而在阿拉斯加北端,全年以狩猎海豹为主,并在冬夏之交猎取驯鹿,4~5月捕鲸。

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爱斯基摩人采用不同的方法猎取海豹。夏季,爱斯基摩猎人划着单人皮划艇,带上海豹叉或带刺梭标、网、绳子等工具来到海豹经常出没的海面寻找猎物。猎人静静地划着双奖,不停地搜索海面。爱斯基摩猎人从小练就一副好眼力,能看见100~200米远处嬉戏的海豹。一旦发现猎物,猎人便尽快悄悄接近目标。等到靠近时,猎人迅速拿起鱼叉使劲投向海豹。动作要快,投掷要准确,否则海豹瞬间便会潜入水中逃之夭夭。

被叉到的海豹同样也会潜入水中,甚至会把船拖翻。因为即使后面拖着条船,海豹也能游得跟平时一样快,所以猎手必须用网迅速拖住海豹,直到其最后精疲力尽。这时猎人再接近猎物,杀死它,把它拴在船边。然后全面检查一下船上设施,继续寻找下一个猎物。如果运气好,一个猎手一天能猎到二三只海豹。不走运的就只能空手而归了。到冬季时,海面冰封,爱斯基摩人就采用另一种方法猎海豹。

海豹属于哺乳类动物,虽然生活在大海中,但却靠肺呼吸,所以必须经常不断地浮到海面呼吸空气,然后再潜入水中。海豹每吸一次气,可在水下呆7~9分钟,最长可在水中呆20分钟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它们就会窒息而死。由于北极地区冬季海面结冰,海豹无法在冰下找到换气的地方,它们就由下而上把冰层凿出一个洞,作为呼吸孔。爱斯基摩人就是通过寻找海豹呼吸孔来猎捕海豹的。

我们发现了我们从未见过的珍禽,一种灰色的海鸟,我们送给当地爱基斯摩人食物,同他们搞好了关系,在当地爱基斯摩人的协助下我们捕捉到了一只海鸟并带回船。

我们拜访了附近的一个爱斯基摩村落,据他们说最近有北极熊袭击伤人事件,已经死了一个村民,伤了三个村民。北极熊虽然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但是它们有个弱点,那就是它们喜欢独自活动。在弄清楚那只伤人的北极熊的活动特点和范围后。

第二天上午,我们和爱斯基摩猎人一起在它通常出没的地方一路洒下死鱼,一直到我们和爱斯基摩猎人的预定设伏地点,我们一起躲在雪堆后面,静悄悄的等待那只伤人的北极熊的来临,我们等了不知道多久,“来了。”。爱斯基摩猎人喊道,一名那只伤人的北极熊从远处爬来。

它东张西望,发现了我们洒下的死鱼后,边一边吃一边向我们和爱斯基摩猎人的预定伏击圈行进,等它到了我们火枪和弓箭的有效射程后,我一声令下,我们开枪,爱斯基摩猎人放箭,不出片刻,浑身是血的北极熊倒在地上,我们将北极熊抬回爱斯基摩村落,傍晚,我们和爱斯基摩人瓜分了战利品,共享了北极熊肉盛宴,临别时,爱斯基摩人的首领将北极熊皮赠送给我。

我们往东回赶,1522年5月24日终于发现了贝鲁特港口,我用六分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62度,东经4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2年,5月24日上午,进人贝鲁特港。”。贝鲁特,黎巴嫩首都。位于地中海边狭长的平原上,背依连绵起伏的黎巴嫩山,既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优良海港。

又是黎巴嫩共和国的重要门户和货物集散地;既是中近东商业、交通、金融和文化中心,又是东西方的连结点和出入中东的大门。贝鲁特以它那精美的建筑艺术,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闻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黎巴嫩商港。位于该国地中海岸中腰,港市之北。

北距的黎波里48海里,距拉塔基亚港97海里,西距累梅索斯港131海里,西南至塞得港222海里。它是黎巴嫩的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中心。长期以来为西亚中部地区的进出门户。该港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盛行西南风。年平均气温为11~32℃,最高曾达43℃,最低为0℃。全年平均降雨量约900毫米。平均潮高:高潮0.4米,低潮0.1米。

贝鲁特(Beirut)最初的名称叫阿什特里特,其意为爱和美的女神,后来改称为贝鲁特。“贝鲁特”在古叙利亚语、腓尼基语和希伯莱语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这是因为该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

当时为了解决饮用和灌溉农田用水问题,人们在沿城墙边缘地带挖掘了许多水井,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称这个地方为“贝鲁特”,最后终于取代了“阿什特里特”这个名字。在贝鲁特市内仍可以看见一些古井的遗迹。居民1/3为逊尼派***,其他还有亚美尼亚正教、东正教、天主教、什叶派***等。

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人。北鲁特市内,保存有罗马时期的城墙、庙宇、水池的遗址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贝鲁特海岸和峭壁穴居。在腓尼基时代贝鲁特已具城市雏形,是当时重要的商业港口,并以织造业、印染业、铸铁业闻名。

在希腊时代,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曾于公元前33年进驻贝鲁特,使这座城市具有希腊文明的特点。贝鲁特的繁荣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达到顶点,罗马式的广场、剧院、运动场、澡堂鳞次栉比。公元349年和公元551年由于强烈地震和海啸,贝鲁特被毁。***征服者在635年占领贝鲁特时,该城大部分仍为废墟。

十字军时期贝鲁特由***重建,重新出现一座有围墙的小要塞城市,作为大马士革省(jund,***省)的一部分,属巴勒贝克(Baalbek)管辖。直至9或10世纪,贝鲁特在商业上还无足轻重,主要因当地两位法学家奥札伊(al-Awzai,774年卒)和马胡尔(al-Makhul,933年卒)的生涯而著名。10世纪时,海上贸易回到地中海,特别是叙利亚在977年受埃及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统治后,才使该城恢复了重要性。1110年,贝鲁特被第一次十字军的军事力量征服,与沿海郊区组成耶路撒冷王国的封地。

贝鲁特作为十字军的前哨基地,与热那亚等意大利城市贸易兴旺;但是受到山区腹地德鲁士部落(Druze)的经常侵袭,因而在战略上地位不稳定。萨拉丁在1187年从十字军手里重新征服贝鲁特,但10年后他的继承人又将之交还给神罗皇帝腓特烈二世。马木路克军人终於在1291年将十字军赶走。

在马木路克统治下,贝鲁特成为威尼斯香料商人在叙利亚的主要停靠港。贝鲁特及叙利亚其他地区於1516年落入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之下,前此不久,葡萄牙人绕非洲大陆而行(1498),使东方的香料贸易不经过叙利亚和埃及。贝鲁特在商业上的重要性於是下降。贝鲁特是一座文化古城,不但以它秀丽的景色、温和的气候与别致的建筑。

而且以它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吸引着各国的游客。在贝鲁特国家博物馆内,保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有世界上最先发明字母文字的腓尼基人的象形文字,还有很多雕像、宝玉等。在贝鲁特市内,有罗马时代的城墙、庙宇、澡堂的残迹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修建的清真寺。贝鲁特东80多公里的巴勒贝克,是腓尼基时代建立的古城。

有著名的希腊和罗马时代的遗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巴勒贝克神庙,这是世界上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神庙建于公元前2000年,是腓尼基人为祭祀太阳神巴勒而修建的。城北30多公里处的比布鲁,现名朱拜勒,有古腓尼基人的城堡遗迹。城南40多公里的赛达港有十字军修筑的坚固城堡。

在贝鲁特以北山区离卡勒卜河不远的山崖上,不同时代的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刻满了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拉丁字和阿拉伯字等近20种文字。这是古时胜利了的军事统帅在这里记下的光辉战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留言崖”。

这里最早留下记载的是公元前13世纪埃及法老拉姆仁斯二世战胜赫梯人的一段碑文。贝鲁特还以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著称于世,它是现代阿拉伯文明复兴的摇篮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已定居在这里。到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占领了这块地方。

贝鲁特市内保存有罗马时期的城墙、庙宇、水池的遗址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在贝鲁特以北30多公里的比勃洛斯,仍能看到腓尼基人的一个村庄和罗马时期的城堡、庙宇、房屋、商店、剧场的遗迹。在众多的古迹中,最吸引游客的是贝鲁特东北80多公里处称为巴勒贝克的神庙,这是世界上著名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修建了这座庙,供奉日光之神巴勒,而“贝克”意为“城”。

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巴勒贝克。后来罗马帝国时期,又动用两万多奴隶,花了几十年时间,在原庙的基础上又修建了好几座规模宏伟的新庙宇。庙宇四周的城墙高大而坚实,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的。进入城墙,走上石阶,便是巴勒贝克神庙。

由于历经沧桑,遭受了多次地震和战争的破坏,庙宇已经残破不堪,巴勒贝克神庙已破损,断裂的石梁和石柱倒卧地上。但从这些石梁和石柱上,仍能清晰地看到雕刻精细的各种图案。

神庙的现状虽然如此,但在其他任何地方,即使在意大利的罗马城里也找不到比这里保存得更好的罗马时代的神庙了。

旅游景点,巴尔贝克神庙位于贝鲁特东北85公里的贝卡平原北部,是世界驰名的古迹。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阳神的迦南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阳神“巴尔”的庙宇,称为“巴尔贝克”(“贝克”意为城,“巴尔贝克”意为“太阳城”)。后腓尼基人取代迦南人在此定居。

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占领黎后,在黎沿海建立了贸易中心,同时也同化了由腓尼基人居住的巴尔贝克城,巴尔贝克遂易名为“希利奥波利(太阳之城)”。

公元前47年,凯撒大帝认为希利奥波利战略地位重要,加快了希利奥波利和神庙的建设,并派军队驻防。其后奥古斯都皇帝驱遣两万名奴隶,历时数十年,在腓尼基神庙原址上大规模扩建。公元60年,巴尔贝克神庙基本竣工。以后经过300多年的继续修建,最后成为规模宏伟的神庙群,用以祭祀罗马主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美神维纳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