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3.义务教育(1 / 1)一鹤北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伴随着疆域的扩大,明朝在原两京一十三省的基础上又新设了十七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天津、上海、重庆三个直隶市,以及东三省、宁夏、陕西、内蒙、青海、吐鲁番、新疆、台湾、安南、海南、东瀛、旧港等十四个布政使,另外还有特林、库叶、海参崴、北海、雅库斯克、叶尼塞、伊利、阿拉木图等前线堡垒。

管理如此庞大的土地对于朱由校来说是种挑战,同样朝堂上的大明精英也觉得力不从心,在他们看来中原两京一十三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周边皆是蛮夷之地,连同那里的人一样都不值得劳神费力。这种思想在南宋时期曾有过,女真人入关后与南宋划江而治,他们的骑兵忌惮江南的山川河网,一直持续到蒙古人的崛起。同样南宋认为北方已经被战乱摧毁,收复失地后还要迁徙人口,调拨粮饷,从经济上考虑实在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近代地理学家胡焕庸曾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中提出了黑河腾冲线,1987年他根据新中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认为东半部的面积占全国的429,人口却占到总数的944。这项数据随着人口的增加还在变化,说明即便是在现代信息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人们还是喜欢在沿海、平原等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生活,这种规律无法人为的去强行改变。

对于大明精英的顾虑,朱由校并没有立即反驳,毕竟这些人从元朝的统治中恢复了华夏文明,又将其引领到世界的顶端,这些都是他们傲娇的资本,也值得后人推崇。可是朱由校还在二十一世纪生活过,他知道近代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无数的先烈为了追求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在抗日战争中就牺牲了数千万人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朝鲜战场上我们打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也换来了苏联的156个援华项目,由此真正的开始了工业化的道路。如今我们综合国力已经是世界第二,往前看还有还长的路要走,往后看几乎已无来者,这种成就人类绝无仅有。

白手起家是伟大的,可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这不单单是肉体上的忍耐,还有精神上的煎熬,因此我们在肯定这些成绩的时候,也会反思其中的不足,希望能越来越好。比如能源问题,我们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矿石等工业原材料,而作为世界最大的进出口国,我们竟然没有定价权,也就是说我们买最贵的原料,卖最廉价的产品,劳动成果被西方人抽走了大头。

为了改变这些被动的局面,朱由校痛定思痛,决心强行往黑河腾冲线西半部的主要战略要冲和能源产区迁徙人口,设立行政机构和卫所,派驻流官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就急剧增加,选贤任能便成了朝廷的第一要务。

论语魏灵公中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是孔子对子贡问及为仁的一段精彩回答,意思是说工匠要想把事情做好,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想对国家有所贡献,必须结交上流社会和贤达之人,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国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然后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完成仁的目的。

通过逆向推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家要想吸引人才,就要完善自身的选拨制度。这中间有世卿世禄、九品中正、科举,虽然很多人都在抨击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但我们应该先肯定它的积极作用。毕竟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秦始皇不会用智能手机,但他依然是千古一帝。

经过新政的铺垫,明朝已将科举制中的八股文改为审理和行测,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工科的内容。为了加快人才的培养和选拨,朱由校决定以立法的形式推行义务教育,由国家免费提供教学资源,凡七岁以上的孩童必须进入学校,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普及实用知识,增强民族的软实力。同时,由内务府和户部联合出资,在各主要城市兴建专业学院和技术院校,向所有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开放,努力让寒门子弟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朝令夕改让人们质疑教育的权威性。朱由校虽然在当时已经取得了朝野上下的拥戴和钦佩,但想做成此事需要面对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

首先是钱。虽然第二次人口普查后户部在籍人数翻了一番,新政实施后全国的耕地也恢复到万历十五年的一千一百多万百亩,朝廷岁入达到六百万两白银,可是伴随着明朝疆域的扩大,需要支出的账目也急剧增加。此时推行义务教育,朝廷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个问题是利益之争。历代王朝的末期都会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深挖下去就是利益集团已经完成了对国家资源的垄断,对他们来说这个皇帝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都一样。当初朱由校带头把部分皇庄分给西北的流民,他们迫于朝廷的压力和社会舆论,被迫将兼并来的土地还给百姓,已经对朱家心存不满。

如今朱由校要普及义务教育,扩大科举取士的招生范围,这将打破士大夫阶层对官僚机构的垄断局面,必然会激起他们的暗中反抗,甚至会扶持新的代理人。想想当初多尔衮率数万八旗健儿就可以纵横中原,几十万女真人竟然统治了数亿汉人达二百六十八年,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为了解决教育资金的问题,朱由校命魏忠贤坐镇南京,严厉整顿东南盐矿,由司礼监和内阁共同监管具体的账目,东厂和锦衣卫全程监督涉事官员,力争在三年内恢复到明太祖、成祖年间的八位数。另外,他密令在石见银山的戚报国和王承恩扩大开挖的规模,所有银矿全部运至天津进行熔炼,然后交由内务府和户部负责货币的制作。

至于士族内部的抵触,朱由校决定联合勋贵和商人进行挤压,只要他手里有兵权和钱袋子,就不担心天下易主,而且修改科举内容和扩大生源,寒门也能够出贵子,这将从根本上打破士大夫的垄断地位,臣权被进一步削弱,民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国家的军政大权会牢牢的控制在君权手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