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有跟着他们爹娘来的,被拒绝后使出了浑身解数耍赖。
还,各有各的理。
这个小子的亲娘说:
“大人,您甭看我儿户籍上是十三周岁,但他是元月生人,照我们老家的说法虚岁已经十五还多,他的婚期就在今年腊月。你说说,这都能娶媳妇儿了的小子了,怎能不算是成年?”
那个小子的亲爹道:
“官爷,我家老二这长相,这大体格子您瞧瞧成年未成年?我们逃难那年丢了身份文牒,到了凉州卫登记的时候记错了他的出生年月......”
有那性子外向的小子,拍着鼓鼓的胸膛:
“我们村那些个二十出头的都不如我力气大,凭什么他们不如我能干都能报上名?我不服,我要和他们比试!”
“......”
半大小子,愣头青。
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主打的就是一个,胡搅蛮缠。
负责派遣登记的衙门小吏,急赤白脸的怒吼:
“镇国大将军本就因为我们三州离安西最近,每州多给了一万个名额,咱们知府大人早就叮嘱过,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弄虚作假。
你们的孩子尚未成年,身子骨还没有长成,怎能去干长时间的重体力活?安西的工程又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完的,你们就不能再等个两三年?”
半大小子和他们的家人,急得嗷嗷叫:
“官爷,不能等啊!这样的好差事谁不上赶着去报名?以前去了关西的那些人,就没有一个打道回老家的,错过了今年的招工机会,我儿这辈子恐怕都没了出头之日。”
“干不了那些重体力活儿,还可以干别的呀!修卫所和城池都需要大量的砖块,和泥、摔砖、烧窑这些活儿七八岁的小子都能干。”
“大人行行好吧,我们一家有七口人。爹娘年迈多病,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一对比我小一岁的双胞胎弟弟和小三岁的妹妹。家里现在种的粮食除了留下自家吃了,卖粮钱都还不够给爹娘抓药......”
“官爷,我们这也是为了支援安西工程的速度,那些几千里远的布政司,等他们的壮劳力用几个月时间赶来,都耽搁多少事儿了?”
“对啊,对啊!安西能干活儿就夏秋两季,早到早开工难道不好?”
“要我说,那些动辄要走三五千里的,朝廷就该劝劝他们,让他们别来。这么远的路,没个十年八年都回不了一趟老家......”
劝人不来打工?
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被派遣去安西挣高工钱的,谁在老家日子过的不紧巴?
粮食高产确实是好事。
都能吃饱饭了。
但,雍泰朝的粮价,创造了数百年来的历史最低。
大部分产量区,一石精米/面(一百二十斤)的售价才五到六钱银。
粟米和豆类的更便宜。
农人从春日到秋日从未闲下来过,口袋里却掏不出几个子。
衣食住行、冠婚丧祭。
哪一样花钱?
基本实现温饱后,百姓们就想过点富足的好日子。
眼下。
就有这么一个,由官府组织的外出务工挣大钱的机会摆在眼前。
谁都不想放弃,也不会放弃。
为了这些有限的打工名额,就是日子过得不错的富人都心动不已。
河西走廊因着是近水楼台,劳动派遣双向协议的签订还真让他们抢了先。
不符合招工条件的那些半大小子,人家可是长了腿的。
速度快的,三五天就出了和平关。
于关西卫所而言,到了地盘上的劳动力,甭管多少岁,都能有相应的活计。
只要不作奸犯科,几乎是来者不拒.......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