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不少。”高邦佐想了想,“三四支还是有的。”
“那不就结了,”袁可立笑道。“在明面上,你和我没有根本上的不同,都是定驻镇江,而且高参政还先来许久。在时间上明显更合理些。”
“下官以为,即使是在明面上,您和我也还是有着根本不同的,”高邦佐思虑片刻后道,“镇江地方本就是辽阳道的固有辖区,在您‘到任’之前,我不过是巡到此处暂驻,连个衙门都没有。反之,即使是您表面的身份,那也是另设专驻的镇江兵备参政。更关键的是,您是徐大宗伯推荐来的。他们去年才派了专门针对徐大宗伯的‘辩污使团’,对此应该十分敏感才是。”
“唔”袁可立细细地品尝着咀嚼了许久的食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为何而来,其实也并不那么重要不是吗?”袁可立唯一的担心事情就是朝鲜人得知了朝廷的用兵方略,进而有所防备。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样的可能性很低。
“袁监护说得是,”陆文昭微微颔首,接过话茬。“其实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探一探他们,如果这些‘圣节使’真是心怀不轨,另有所图,咱们也省得费劲地去找国王的罪证了。”
高邦佐眼皮一跳,没有接茬。
“话说,”袁可立夹起一颗佐餐的豆子,硬生生地将话题给扭开了。“高参政准备在哪里开府建牙?”
高邦佐一怔。“开府建牙?”
“对啊。”袁可立笑道,“总不能一直住在驿站里吧?”
高邦佐跟着笑道:“下官还真没想过这个事情。”
除了少数附省郭,和布政使司共用一个衙门的道,所有的道员都有自己衙门,高邦佐也不例外。他的分守辽海东宁道衙门,就在辽阳城内靠近西段城墙的地方。
在朝廷专设镇江兵备之前,他也就像刚才说的那样,是巡到镇江暂驻。白日里,高邦佐要么四处巡查,要么就在游击将军府和毛文龙合署办公,而到了晚上,高邦佐就回到驿站歇息,完全没有再建一个分衙门的心思。
在得知廷议将镇江及周边地方单独划出,并专派袁可立过来管理之后,高邦佐就更不会往那方面想了。因为在那时候的他看来,朝廷这是派了一个专员过来接他的差。他只需要把交接工作完成,就可以返回辽阳了。
“你得想啊,权宜之计不堪久用。”袁可立说道,“镇江兵备道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撤的了。”
高邦佐略一思忖。“那就设在镇江城里吧,就建在游击将军府旁边。”
“怕是不行。”袁可立也一思忖。“镇江城拢共也只有半里见方,一个县衙都不太能塞得下,就更别说你的兵备衙门了。还是得另找一个地方。”
兵备道的行政层级介于省三司与府州县卫之间,其衙门规制往往也是大于府州县卫等衙门,而小于三司衙门,而镇江城本质就一个城墙周长不到二里的堡,根本容不下这么大的衙门。
“那就在关厢外划一片地出来。”这回,高邦佐认真考虑了一下。
“在城外建衙,防务怎么办?”陆文昭耳朵一动,像是听见了什么异响。
“这驿站也在城外,而且周边还有两道营围,不怕的。”高邦佐说道。
“干脆把徐家堡改了,”袁可立提议说:“徐家堡周围差不多一里半,把里边儿的建筑全部拆掉,只保留外围并包砖。之后再按规制新建。这样一来,规模和防务就都不是问题了。”
徐家堡不但是一个堡,还在一个“凹”字形的环山之间,周边的山道都有小堡作为前卫。唯一的缺口对着叆河,而加固过后的镇江堡就卡着这个口子,可谓安全至极。
“那里是不错,”高邦佐点点头,又摇摇头。“但会不会太偏,太远离前线了?”
“也不算偏吧,徐家堡和镇江堡也就隔着四五里。而且兵备衙门不但要管边备,还要管屯田、马政,本来就应该位于辖区的中心”说到这儿,袁可立突然有了别的想法。“不对,徐家堡不是离前线太远,而是太近了,还得更南一些才是正理。”
“更南?”高邦佐也听见了那阵愈发清晰的异响,但他并不在意。“南到哪里去?”
“我也没太想好,反正我觉得镇江堡周边不够好。”袁可立的脸上显出了沉思的神色。“镇江道的辖区西达大洋河东岸,东括朝鲜四州,北至汤山凤凰。宽甸光复之后,还要囊括宽甸六堡地方。宽甸暂且搁置,只论朝鲜、凤凰、大洋河的话。最好是把治所设在既能联通朝鲜,又不至于忽视大洋河东部平原的地方。九连城的话,有个游击将军镇守就好了。”
“宽甸收复之后,对朝鲜四州的监管应该结束了吧?”高邦佐的思维倒是跳脱。
袁可立愣了一下,笑道:“哪有那么快,奴贼一日不平,监护一日不止。赫图阿拉和宽甸之间隔着二百里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边好几个锦衣卫都侧着眼睛瞟了袁可立一眼。
陆文昭直接抬起了头,不过他看的方向却是那扇关着的门。
笃笃笃!
敲门声罢,卢剑星的声音从门后传来:“袁参政,高参政。毛游击过来了,正在驿站外边候着,要请他进来吗?”因为门外还有送餐的驿站人员,所以卢剑星也就没有招呼陆文昭。
“二位吃好了吗?”袁可立仍旧拿着筷子。
“高参政怎么说?”陆文昭将两根筷子合拿起来。
“吃了这口就好。”高邦佐将刚夹起来的肉塞进嘴里。
“不必劳毛游击进来了,我们这就出去。”袁可立将筷子放上筷架,立刻就有一个锦衣卫端着水盆过来了。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