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铁轨”
1635年10月20日,晨光穿过薄雾,洒在挂满秋露的原野。
在广丰县衡安村今科尔多瓦湾市镇的旷野上,两名身穿粗麻短打的年轻勘测员手持木质测杆和麻绳量尺,正沿着此前规划的路线逐一钉下木桩。
“往左一尺,……哦,往左移三十五厘米!这坡稍稍陡了点,若是马车拉货太重,怕是会吃不少力!”一名蓄着短须的匠人高声指挥,他手中的黄铜罗盘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勘测员闻言,立时拿出绳尺量了量距离,随即便将标识桩向左移动了几许,然后抬头看向筑路匠人。
那名匠人站在一根标杆前,微眯着左眼,持着罗盘向前望去。
“再移几厘米!”
勘测员照着吩咐又移动了数厘米。
“嗯,好了!打桩吧!”那名筑路匠人收起了罗盘,将手臂挥了挥,示意勘测员标识记号。
在他们的身后,已经竖起了无数的标杆,一直朝北方延伸过去。
这是一条即将建设的马拉轨道,将此前已筑好的始兴——广丰段向北延伸,直至最北边的隆安堡今悉尼市,总长度超过三十公里。
届时,随着这条马来轨道投入使用后,从始兴港前往隆安堡的货运马车只需要四到五个小时便能抵达。
虽然,这个速度比起土路马车运行也就快了20%30%,似乎投入巨大有些不太经济。
但是,马拉轨道却有几个核心优势,不可忽视。
首先,通过马拉轨道运输货物和人员,无需再考虑恶劣天气,在泥泞的雨天和风雪天暴风雪天气除外仍可畅通无阻的行驶。
其次,马车的载货量将比此前土路运行增加23倍,运输效率大大增加。
当然,对于穿越众而言,修建一条马拉轨道还有为将来升级为蒸汽机车轨道做准备的考量。
蒸汽机项目搞了五六年时间,到现在为止,也不过弄出了几台试验性质的抽水机。
而且,这几台机器还不能称之为动力机,基本上还是一个水泵,无法将“火力”转变为驱动万物的机械力,还不能带动其他工作机运行,开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大门。
更糟糕的是,囿于原材料的不过关和设计的问题,导致这几台抽水机热效率还很低,尚需进一步改进。
所以,新华想要迈入蒸汽时代,估计还要继续在研发的道路上徘徊数年,待其他相关材料和工艺达到要求后,说不定就能搓出一台可实用的蒸汽机。
众所周知,现代工业的秘密在于技术创新,而新技术往往会带来“创造性破坏”,在短期内会让许多传统劳动者失去工作,造成失业和社会不稳定,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威胁到皇王权。
在中国历代王朝,统治阶级对某些技术进步之所以持保守态度,看似故步自封,实则有着深层隐忧,其实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风起云涌的反机器运动具有类似的动因。
“……生齿日繁,事事仰给人力,尚多游手坐食之人,再以淫巧之物导其惰,聚此数十百万游民懒妇,何术以资其生乎?”
不过,这个问题在新华却是不存在的。
因为,此时的新华,就是一片亟待开垦的肥沃荒原,困扰其发展和壮大的最大短板便是“生齿”不足的问题。
广袤的土地渴望着更多的农人去耕耘,丰富的资源期盼着无数的移民来开发,一座座流水化工厂也需要海量的工人加以填充。
为此,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凡是能节约劳力的“淫巧之物”,政府皆不遗余力地大力倡之。
在新华的发展蓝图里,创新与发展那可是通往未来的不二法门。
嗯,就算搞出一台现代的电器化设备,那也无需太过担心“游手坐食”者会增多。
相反,这只会如同一道道光芒,照亮新华前行的漫漫长路,加速这片新兴土地迈向繁荣昌盛的伟大征程。
此前,受限于钢铁产量的不足,始兴至广丰段的马拉轨道采用的皆为硬木,摩擦阻力较大,而且轨道在长期受压摩擦情况下,会出现磨损过度,乃至断裂的问题。
如今,新华钢铁产量较数年前有了较大增长,年产量已接近六百余吨,在为诸多制造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基础上,仍有不少“富余”可供他用,为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