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唆使县衙里的班头衙役不停地给他找麻烦,找各种莫名其妙的借口上门查税、摊派,搞得他每日提心吊胆,作坊生意也大受影响。
后来,他竟不知从哪寻来的地痞流氓,将他家的木工坊给砸了,搞得他竟无法在街面上正常做生意。
祸不单行,老爹又被官府工部局征召,去广州府服杂役。
那工部局的活计繁重且杂乱,老爹年事已高,哪经得起这般折腾,未了,被折腾得油尽灯枯,死在了广州。
而自己,在给老爹办了丧事后,为了赔偿工坊的损失、偿还债务,也将三水的家业给彻底败完了,只能在广州街头流浪,四处找活计。
可是,一个失了根基的手艺人,在广州终究是难以找到正经工作的。
在连续被坑骗了数道后,李茂才便可悲地沦为街头难民。
本想着,讨到一些吃食,或者受到一番接济后,便返回三水老家,凭着手艺给自己挣点销,然后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谁知道,入秋时节,自己却是生了一场大病,整个人昏迷在街头巷尾,差点死于非命。
若非新华驻广州商站的人将他给救了,自己说不定就变成广州城外乱葬岗的一具无名尸体。
后来,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也为了寻一个新的出路,自己便登上了新华人的移民船,伏波万里来到了新洲大陆。
前几年,他被分配在新华木器厂里做工,很快便因为精湛的手艺获得重用,并从初级工匠晋升到资深大匠,成为厂里最为优秀的木匠之一,获得的薪俸也让他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总算重拾生活的信心。
倘若,就这般继续下去,自己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倒也根本不是难事。
可是,去年间新华政府发布了一条鼓励民间工商发展、促进手工业兴起的政策,仿若一道曙光,瞬间勾起了他蛰伏已久的心弦。
按照新华政府的政令,任何个人或者团体组织都可以创办独立经营的工商实体,在政策上和金融上,也将获得政府一定程度上的扶持。
他就此事试探性询问过木器厂的管事,也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而且,管事还告诉他,为了促进新华工商业的发展,一些政府控制并主导的产业和工坊也将适度地脱离政府,转而向民间资本转移。
比如,他们所在的木器厂就在考虑进行某种形式上的体制变革,政府会逐步将手中所掌握的股本慢慢转移至个人或者团体,从而实现那个什么“市场化”经营。
李茂才闻言,立时敏锐地从中发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以自己的祖传木匠手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木工坊。
新华每年移民人口这么多,对于各式家具木工的需求,定是极为庞大的!
当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始兴城工商管理处递交建立私人作坊的申请后,立时获得了政府的批准,而且还极为热心地提出要予以他资金信贷支持。
但他本着谨慎的心理,婉言拒绝了政府的诸多支持手段,表示自己所建立的木工坊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买卖”,不值得政府这般大费周章地参与进来。
开什么玩笑,要是答应了政府的资金注入,别到最后,自己一手创办的工坊做大以后,反倒又成了官家的产业。
那时候,自己怕是哭死都来不及!
当然,他也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独立创办一家木器坊。
同为新华木器厂的一名木器匠人也有出来“创业”的想法,他们两人简单商议后,立时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意向。
毕竟,手艺再精湛,但木器一整个工艺流程做下来,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全部搞定的。
木料加工、制作、上漆、组装,一道道工序下来,耗时费力,委实不能依靠一个人独立完成。
有个合作伙伴参与进来,不仅可以分担市场风险,而且在做货过程中也能搭把手,事情做起来也稍稍松快一点。
如今,木材已经备好,工坊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李茂才望着车窗外渐远的街市,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