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火光
武都。
午时刚过。
张郃五万大军,加上民夫、辅卒共八万余人,共分成前、中、后三部陆续拔营。
拔营的过程是漫长的。
从三月十一日开始,也即郭淮率五千人走山路夜奔天水的第二日,前部两万甲士与八千民夫辅卒开始先行离开。
到了三月十三日,中部以两万辅卒民夫为主的辎重营才全部完成撤离,一万战卒负责维持秩序。
一直到三月十五日,张郃亲自率领的一万精锐甲士与一万青壮士卒,加上八千运辎重的民夫辅卒组成的殿后部曲才终于拔营。
了两日时间,三月十七,张郃终于率两万锐士东撤六十里,到了武都郡治下辩。
五十岁的武都太守韦诞率吏出城相迎,几乎泪洒当场,直言差点以为自己回不去雒阳了云云。
其人出身京兆巨族,乃故大魏太仆韦端之子,师从草圣张芝,擅长各种书法,所谓隶书、章草、飞白、小纂无所不精。
所制“韦诞墨”更是与“张芝笔”、“左伯纸”并称三绝』。
大魏各宫殿的匾额题字、祭器铭纹,在过去几年皆出于其手,去年才被外放到武都任职,似乎是曹叡想给他涨涨资历。
而由于其人所领武都郡的户口早在十年前就被大魏太祖迁出,所治不过几千人口,此城又距西汉水粮道六十多里,
所以汉军两个月前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了几百人监视下辩动向,没有浪费时间攻夺此城。
“右将军大军要下关中?蜀寇竟追过来了?不知小臣可否随右将军一并回关中?陛下该不会降罪吧?”韦诞心慌不已,连发数问。
依大魏律法,擅离治所者斩,方今天子又执法甚严,所以当初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叛,他却是没有叛,实在是不愿触法。
就算侥幸脱罪,也把家族脸面与自己几十年名望丢光了,直接社会性死亡,还不如死!
但你说他不怕死,怎么可能?
当年曹丕称帝,建了座三十丈高的凌云台,命他为凌云台题写匾额。
匾额挂上去之后,那位文帝发现有一点写得不好,命人把这位大书法家吊到了匾额那里,命他就地点正。
他点完之后吓得半死,回家后训诫儿孙,以后不可再练大字楷法,实在是太要命了。
自汉军北伐的两个月以来,惜命的他可谓是心惊动魄,生怕哪天汉军突然就来夺城,想跑又不敢跑。
一直到十几日前,雍州刺史郭淮突然率军从陈仓道入武都,他才感觉自己活了!
可万万没想到,前几日张郃大军竟然又撤了!
据认识的人说,汉军大军就在后面衔尾追击!
可怜他五十岁了,这几日根本睡不着觉,感觉自己如果不跟着跑,要么就死在武都为国殉节,要么就为蜀寇所擒英名毁于一旦。
本想等刺史郭淮撤军时,去问问他自己到底能不能走,结果却一直没等到!
万念俱灰的他今日见到右将军张郃的大旗,总算是鼓足了勇气厚着脸下来一问,期待这位在雒阳也曾见过几次面的右将军能带他回关中。
“府君城中有多少粮草?”张郃不答其人所问,反而发问。
韦诞一脸坦然:“右将军,本来还有一千石,但前些时候郭使君率众从陈仓道来,说没带粮食。
“我就做主,把城中存粮全给了郭使君,只留了百石,够我与郡吏半月口粮,现在却是几乎无粮了。
“否则小臣我何必要问右将军可否离开治所,那可是杀头重罪!”
七十岁的老将张郃看着这五十岁的小子一时皱眉。
再扭头朝下辩城望去,与十年前见过的样子似乎没太大区别。
只是看起来大概三四年没有进行过修缮了,城墙布满了裂缝,肉眼可见几段墙头坍塌了也未曾修补,就连护城河也是一脚的浅水,接近干涸。
“蜀寇北掠已有两月,韦府君为何非但城墙没有修缮,甚至就连护城河都不曾疏浚一番?”
那武都韦府君一脸无奈:
“右将军有所不知,这蜀寇甫一北犯,城中本就所剩不多的人口几乎全跑到外面去了。
“就剩我与两百余名家仆郡卒与郡吏,哪来的人手修缮城池,疏浚河道?”
“那蜀寇来之前呢?韦府君身为郡将,为何不组织人去做?”
韦诞神色一惭,似乎无话可说,片刻后又挣扎道:
“小臣来此不过一年,前一任杜太守在任三年,也未曾修缮疏浚。”
闻听此言,张郃顿时皱眉。
韦诞哪里不知这位右将军在想什么,嘴上一叹,连连摇头:
“右将军,自从武都羌民被太祖迁走五万余落后,下辩几乎就是一座空城。
“见蜀寇自刘备死后数年不来犯境,才略略有人归来居住,拢共却也不到两三千,只能算是小有生气。
“城外在籍百姓也不过两千余口,服的徭役都派去修路都不够用。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