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所谓专业
潘经理其实一时半会儿并不能想明白李旭到底要做什么。
自从他坐到这个位置上来以后,已经很少有过这样的体验了,就是上面的人想要做什么、怎么想的,你完全猜不透。
比如眼下李旭交代给他的这件事情,让他按照重要程度给整个部门的人排个序。
难道说是要根据自己排序的次序来确定他们的薪水吗?
越是不重要的人,薪水就开得越低,如此维持排在前面的几个金牌销售的薪水?
如果李旭真的是如此考虑的,潘经理就会觉得有一些失望,因为这样做,本质是将矛盾丢给了他这个部门经理啊。
而让潘经理难受的是,眼下他还想不出来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
只是这件事情李旭既然交代了,就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无论怎么猜,都未必准确。
等下一步把这个次序排出来交给李旭以后,就会知道李旭究竟想做什么的,到时候该提意见的时候再说。
想到这里,潘经理将他们部门的所有人的名字都罗列出来,认真地在每个人的名字上勾勾画画。
无论李旭要做什么,这个排序一定都会影响到被排序者的切身利益。能力当然很重要,但除了能力以外,忠诚度同样很重要。
看似简单的排序,潘经理却是改了好几版,最终才在踌躇中确定了一个名单。
随后微微叹了口气,通过内部邮件给李旭发了过去。
此时,他的心情是忐忑的。
李旭并没有让关注这三份报告的所有人等太久。
就在潘经理将名单交给他的第二天,李旭便吩咐黄玲玲安排了一个会议,是让所有中层管理人员参加的。
作为副总裁的徐亮也是有自己的秘书的,当他的秘书通知接下来的十点钟,李旭会组织召开一个会议时,他轻笑了一声:“总裁到我们这儿组织的第一次重要会议,通知一下所有人,没有其他的事情尽量不要请假。”
秘书点点头,下去安排了。
徐亮靠在椅子上,他大概知道李旭是要针对薪酬方案做一些安排部署的。
只是,他想好要怎么决策了吗?
毫无疑问,无论是站在市场部这边,或是站在人力资源与财务部这边,都会伤害到对方的利益。
职场不是过家家,一个人的命令也不是金科玉律,政治的本质就是寻找利益共同体,这会是一场抉择。
所以李旭要怎样处理这一次的事情,能让他把李旭看得更清楚一些。
徐亮将桌上的笔记本收拾好,看了看时间出门了。
毕竟是总裁的第一次会议,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都不可能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迟到,那就实在是太不开眼了。
在李旭抵达之前,已经有几个中层率先来到了办公室。
徐亮到门口的时候刚好碰到了财务部的蔡经理。
蔡经理微微颔首,对徐亮打招呼:“徐总,早上好啊。”
徐亮并没有回应,而是饶有兴趣地问:“你们打上来的报告,李总批了吗?”
蔡经理摇了摇头,他长发和胡子拉碴的模样,看上去有一些憔悴,但眼神却格外精明。
蔡经理说:“目前还没有呢。”
徐亮拍了拍蔡经理的肩膀说:“财务方面你是我们公司最专业的,可一定要严谨一点。”
蔡经理连忙说道:“这个是当然的。”
看着蔡经理丝毫没有一点惭愧地接受了自己的这句话,徐亮有一些好笑。
他这句话里的重点其实并不是后半段“要严谨一点”,而是前半段“你是我们公司最专业的”。
他蔡经理当真是公司里最专业的财务人员吗?徐亮并没有点破。
但在他眼中,蔡经理的财务水平仅仅是够用。
够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总公司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可以保证财务的正常运转,仅此而已。
你如果要让他真的独立去设计出一些模型,他连南北方向都找不到了。
所以蔡经理的上限也只能在这分公司里当一个财务部的经理罢了。
而可笑的是蔡经理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一直以专家自居,对那些新来的大学生挑三拣四,时常以专业的口吻去批评,其实不过是多了一点经验优势罢了。
但是呢,就这样的水平,已经让刘国庆看不懂了。
徐亮却很清楚,李旭可不是刘国庆那种专业草包,毕竟是清北大学管理学院的高材生。
如果蔡经理还抱着之前对待刘国庆时的那种心态,那多半会吃大亏。
在财务方面,徐亮也很专业。蔡经理拿给他的那份报告,虽然一眼看过去没有发现多少问题,但是肯定是有bug的,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仔细地找。
对于李旭来说,唯一的问题是他拿到那份报告时间太短了。
换了是他徐亮自己,给他一个星期的时间,认真地琢磨那份报告,肯定能够挑出不少的问题来。
但李旭从看那份报告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才三天时间,而李旭要看的还有人力资源的薪酬方案,从专业的角度上来给出一些修改意见,到底是有一些困难了。
所以徐亮觉得李旭可能的出发点还得是从宏观的角度,那么看看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