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往阿颇勒的路途中7
人们提起大马士革,最先想到的自然是那些具有着优美的漩涡纹的锋锐刀剑,撒拉逊人纵横整座阿拉比半岛,将它的美和恐惧带给他们的敌人,但若只有如此,大马士革如何能够被称之为“天国的园,地上的天堂”呢?
但除了这些冰冷的钢铁之外,大马士革还有一种极其珍贵而又受人瞩目的特产——锦缎。诗人们曾说,大马士革出产的锦缎汇聚了走兽灵魂的姿态,鸟儿羽毛闪烁的光泽与玫瑰盛开时所散发出来的芬芳。
在大马士革的锦缎上,你可以看见世间所有的色彩,当你触摸它时,它犹如水波般轻柔的拍打着你的手掌,而能够将它穿在身上。犹如将云霞披裹全身的人,不是世俗的君主,就是天主的代理人。
想要购买这些绚丽的锦缎,你所能用的就只有黄金。即便如此,当一匹格外完美无瑕的锦缎被编织出来的时候,它所交易到的就不单单是金币或者是银币,而是更有价值的东西,像是苏丹的一次瞩目,像是名伎的一个微笑,甚至是一条性命。
但你要说它是大马士革城中最珍贵的东西吗?不,并不是,大马士革最珍贵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知识。
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是无穷无尽的,但有些时候,命运会派来粗鲁的愚者中断这一过程,具体就体现在蛮族对古罗马帝国的清洗,曾经最为辉煌的文化却在最低级的欲望前败退,学识渊博的人不再受到尊重,一切都以刀剑说话,人们的偏激与随之而来的迫害愈发严重。
在基督教掌握了亚历山大城时,古希腊女性学者西帕提亚的死亡,几乎可以视作为伟大的地中海文明的消亡敲响的最后一记丧钟——在这之后,欧罗巴的人民进入了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教会真正成为一言堂。
他们垄断经书和对经书的解释权,禁止人们思考、剖析和辩论。正如他们经书中所描述的最好的子民——就是如同羔羊般顺从而愚昧的生物,他们不该有除了顺服之外的想法,只应当无偿地为教会贡献出自己和子女的毛皮、乳汁和血肉。
但在教会得以专断地统治了数百年后,不单单是民众,就连贵族和君王都已经感觉到了那座庞然大物所带来的窒息与苦闷,他们试图挣扎,却发现自己根本看不清前路。试想一下,连一个签名都需要自己身边的教士代劳的骑士,又如何能够击破教会所编织的天罗地网呢?
于是就有有识之士联合起来,他们需要教会之外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尤其是医学,竟然只能在教会的势力范围之外找寻得到,而这个势力范围就是异教徒的领地。
说起来,撒拉逊人能够继承下古希腊与古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典籍,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
撒拉逊文化出现的很晚,因为直到公元七世纪,撒拉逊人才得以在信仰的力量下凝聚,他们走出阿拉比半岛,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而他们向外开疆扩土的过程中,就如同干涸的沙漠那样,如饥似渴的接受着外界的文化。
至于这个文化是古希腊的,还是波斯的,或者是法兰克的,他们全然不在意。
正如他们的学者所说,人类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虽然他们最初只是一些无知的牧民,甚至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正如前者所说,他们将所有可搜罗的珍贵东西披挂在了身上,并且将其转为仅属于自己的光彩。
像是古希腊的古典哲学,几何学,拜占庭的官职与体系,基督教的教义,罗马的法典,埃及的炼金术,波斯的文学和艺术,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对,我们所熟悉的撒拉逊数字雏形正来自于印度,只不过将它传播到各处的是撒拉逊的商人,所以我们才会把它称之为撒拉逊数字。
另外,在遥远的中国,他们也找到了愿意远行千里在撒马尔罕为他们造纸的工匠,有了充足的纸张,在九世纪的时候,诸多学者才能够在哈里发的鼓励下,开始对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的典籍进行翻译——他们所得到的酬劳是黄金,翻译后的文稿有多重,他们就能得到多重的金子。
而且,无论是哈里发还是苏丹,历代君王都乐于在自己的统治时建造大量的学校和图书馆,他们甚至颁布了一条法令,一个人主要是出资建造了图书馆或是学校,那么他因此所得到的有关于图书馆或是学校的职位,即便在他离开了军队或者是宫廷后,依然可以保留。
因为从阿拔斯王朝开始,朝廷和军队中就有大量的马姆鲁克——也就是奴隶的官员和军人。按照法令来说,他们是别人的财产,因此不可能拥有自己的资产。一旦他从原先的位置上退下来,结局都通常相当可悲而又荒凉。但自从有了这条法令之后,这些奴隶出身的人,只要能够出资建造图书馆和学校,将来就有一个栖身之地了。
直至今日,就连女性也已经积极参与到了相关建设中,就像是塞萨尔和若弗鲁瓦参观的这家小学,就是一个富商之女资助的,不过它仍旧必须附属于一座寺庙。
它有着宽敞明亮的庭院与遮风避雨的长廊与大厅,学生们通常在庭院中听课和学习,只有逢到下雨或者是大风,才会避进里面的大厅。大厅中并没有桌椅,学生们和老师都是席地而坐,他们也在这里做礼拜。
老师注意到了他们,他是一个高鼻深目的典型撒拉逊人,从他写在木板上的文字和学生手中的石板来看,他正在教导他们学习撒拉逊语。
与塞萨尔还在在圣十字堡时,和王子学习过的课程不同,撒拉逊人更看重于人类对知识的善加利用。
如同基督的骑士中盛行的“侍从制度”,撒拉逊人的孩子也是从六岁开始接受教育,直到十四岁,期间他们应当学习经文,语言和伦理。
但他们到了十四岁就要开始分科。
在基督徒的国家和社会中,普罗大众的命运轨迹几乎是固定的,有时候人们从他们的名字和姓氏就能看出他们的父亲、祖父,甚至于曾祖父是做什么的,像是木匠、面包师、猎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