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然还要回台里开例会呢,就很着急的说:“走吧,咱们去签合同吧。”
“走!走!”
王经理笑哈哈,热情洋溢的带他去了厂部。
合同,是周浩然准备的。
是电视台的合同范本。
缺乏灵活性。
这是很死板、很僵硬的合同,所有跟电视台签约的客户,采用的都是相同的合同范本,不存在大客户、小客户的区别。
有了这样的死板条件,就可以杜绝很多因为灵活而导致的商务腐败。
不给销售员自主空间。
一切按规矩来!
这也让客户对合同的审核流程变得轻松了许多。
这么大个电视台,总不会在合同里设置什么陷阱……再说了,电视台这是什么性质的单位?电视台想赖账或者在合同里加一句“所有解释权,归电视台所有”,大部分的客户也拿他们没办法。
周浩然把合同交了出去。
电热水壶厂的法务部要象征性的审查一遍。
王经理就邀请他去自己的办公室里喝茶等待。
一边喝茶,周浩然一边笑着说:“等这单生意做成了,王经理也该高升了吧?”
“啊?”
王经理微微一怔。
“现在是新时代,需要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王经理这么认可电视广告,本来就应该委以重用。”
周浩然早就看出来了。
在这单合作里,王经理这么热情,甚至比周浩然还希望能达成合作。
为什么?
可不是什么江湖道义!
而是他的切身利益。
王经理应该是提出了电视广告的策划案,可是始终没能通过。如果最终厂里选择了电视广告的方案,并且最终在市场里取得了效果,在功劳簿上,他就可以记下一大笔的功劳!
他没能力说服杨老板。
那就只能不停的打电话给周顾问,讲述厂里的一些情况,不断的去热心帮忙,希望周顾问能把杨老板搞定了。
周顾问这边拿下了订单,他才能渔翁得利。
从这一点上来说,周浩然和王经理是互相帮忙。
而不是王经理很讲义气,在一直帮周浩然。
周浩然把这层意思给讲出来。
就是防止对方产生“我帮了你一次,你也得帮我”这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王经理听他说出来了,也就不好去道德绑架了,笑呵呵的说:“就看广告做下去之后,能不能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了。”
“肯定比报纸广告要强。”周浩然对此就很疑惑,“为什么杨总会这么青睐报纸广告?”
“习惯吧。”
王经理对此就很无奈。
周浩然不解,“什么习惯?”
王经理道:“我们杨老板,是下海创业的,之前当了十几年的公务员。看报纸,都成了他的生活方式……现在也是,他也每天都看报呢。”
“原来是这样。”
周浩然这也算是搞明白了一个始终没想通的问题。
明明电视广告更好,为什么有很多人,就喜欢去打报纸广告?国营厂的领导也就罢了,很多民企老板也都是这样做的。
原来都是职业习惯啊!
大部分的民企老板,都是停薪留职下海创业的。
此前要么在体制里工作,要么在国营单位里工作,都形成了一种固化的认知惯性。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