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2章 又被‘宰’一笔(2 / 2)任猪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毕竟有钱人的子女,是可以这样的。

当天,佣人下午就开始放假一天,次日下午回来,也给她们回去吃个年夜饭。

所以家里的年夜饭,便是三个女人上阵,好在佣人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年夜饭很丰盛,陈光良也特许陈光聪可以喝一点白酒,女人和小孩喝豆奶。“来,我们提一杯,祝福新的一年大家平平安安!”

“来,平平安安”

这一刻,陈光良又对亲情多了几分感悟,以后去香港,用船统统拉走。

杨青山也是喝了几口酒,就善谈起来:“光良,上次我回番瓜弄,以前的熟人个个都夸你,说你发财了也没忘他们,让他们有口饭吃。”

其实,也就是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就让人去上班,也仅此而已。

陈光良说道:“二叔,你现在住在新城园,有多少人知道?”

杨青山马上说道:“番瓜弄的人不知道,我记得你说的话,平常低调点,免得遭人嫉妒。”

陈光良这才放下心,说道:“嗯,安全重要。”

二舅一家,可就没有保镖的待遇,但要真被人绑走,陈光良又不得不拿钱去赎,毕竟不是舅舅那么简单,还是当初他来沪市的安居恩人。

随后,他们才聊起一些事情。

杨青山又试探性的问道:“光良,你现在也是上海滩的大人物了,老家余姚那边,要不要重修祖宅,风光一下!”

陈光良说道:“以后再说,这兵荒马乱的,建了也说不定哪天被有心人给砸了。再等十年,我毕竟还年轻。”

修什么呢?

躲得了小日本,也不一定躲得过将来打到他这个资本家。

再说了,以后他要回大陆投资的时候,有人会帮他修缮的。

“这倒是,你还年轻,以后再看。”

杨青山也没有怀疑,毕竟外甥确实年轻,只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已。

2月底的最后一天,大年尚未过。

陈光良来到位于上海滩香港路的上海银行公会,随后他发现这里停着很多汽车,甚至有他认识很多人的汽车,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这次会议的发起人是财政·部长孔祥熙、铁道·部长孙科,卫生·部长刘瑞恒,他不可能拒绝。

等到了会议室,好家伙,全上海的名人都到齐了,唐绍仪、张群、钱新之、朱家骅、刘鸿生、荣宗敬、陆伯鸿、史量才、王伯元、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褚民谊、黄汉梁、林康侯、杨肇塤、吕岳泉、王晓籁、劳敬修、寿毅成、虞洽卿、郭标、秦润卿、赵晋卿、黎照环、杨敦甫、颜福庆等。上海滩华界的政商达人、黑白两道的大佬基本上都到了。

“史先生”陈光良想史量才拱拱手,招呼道。

“陈先生”史量才客气的回应:“今天这个新闻,我们两个人就是记者了!”

陈光良笑道:“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哪里当得了记者。”

史量才回道:“筹款成立我们自己的医院的事情!”

陈光良这才恍然,其实他刚才也有一些猜测了,看来又得被打·土豪了!

捐吧捐吧,边赚钱边捐钱,能带走多少是多少。

和史量才友好的聊了几句,两人倒没有一开始的‘竞争把戏’,毕竟‘报业三巨头’已经形成,大家相安无事。

而且对于陈光良来说,史量才就是挡在他前面的‘护盾’,有他在,南鲸政府的矛头就不好对着陈光良。甚至,陈光良打算1934年的时候,想办法提醒一下史量才。

毕竟他不死,对陈光良有好处,只不过得注意隐藏自己。

不一会,大家纷纷落座。

先是时任沪市·市长的张群出场,他说白话翻译:“上海滩很大啊,上海的人口也多,中国人和洋人加起来要三百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上海啥都好啊,就是缺医院,老百姓生了病没地方看啊。缺医院啊缺医院,可惜政府没有钱…”

接着,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上场即定位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一上场捶胸顿足道:“环顾世界各国,哪一家大学医学院没有附属医院呀?可我们堂堂的中·央大学医学院就没有附属医院。让我们的医学生们到哪里去实习啊”

轮到原北洋政府总理唐绍仪讲话,他说:“办医学事业啊,那是需要钱的啊。现在物价上涨这么快,建医院需要很多很多钱啊。建中山医院要多少钱啊,我觉得怎么着也得150万块大洋吧…”

听到这台下的颜福庆一下子坐不住了,他是中·山医院最重要的创建者,他说:“唐老说得很对,办医院需要钱啊。但他把钱说少了。办医院到底要多少钱啊?我告诉你们,我是耶鲁毕业的,美国人的医院我可是见多啦。按照现在建设医院的标准,平均每张床投入至少4000美刀!中山医院的设计是300张床,是国内最大的公立医院,造价怎么也得120万,美刀啊美刀。换成大洋的话,得要600万块…”

最后是卫生·部长刘瑞恒讲话,他一副极度悲愤的表情:“前几天,我和几个外国友人聊天。他们说啊,中国人不会办医院,中国人也不舍得捐钱办医院。我当时就严厉驳斥他们:你们根本不了解我们中国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有爱心的!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打破外国人的这种谣言!请颜福庆兄把募捐任务册发给在座各位”

600万大洋,喔,陈光良差点吐血!

事是好事,但如果快马加鞭,三四年办成,那国人也能多使用几年,这个钱也值得。

但历史的这个医院,似乎是1937年上半年开业的,这不是给日本创造机会,救助日本人吗?

去租界办?

那是不可能的,英国人不肯,法国人也不肯。

虽然陈光良心中戚戚,但知道自己一个人也改变不了什么事情,很快平复心情。

“陈先生,你是二十六队的队长,谢蘅窗先生是副队长。”

“好,保证完成使命!”

“陈先生虽然年轻,却爱国爱民,令人佩服!”

“颜院长过奖了”

陈光良爽快接过任务册,随后和谢蘅窗一起看了起来,募集资金13.8万。

好家伙,今天似乎一共是五十多个募集小队,看来陈光良和谢蘅窗的任务,也是中等偏上了。

不过这钱,陈光良肯定不会大包大揽,自己掏多少出来。

很简单,像这样的募捐,一年他会碰到很多次,他不可能都掏很多,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畴’。

所以,该募集的还是得去募集,自己可以拿个保底两万。而且这个募集的任务,是陆续分批的,所以问题不大。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