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7章 缺钱和大方(2 / 2)任猪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同昌车行制造厂,今年每月生产450辆自行车、500辆三轮车,预计年盈利三十万大洋,陈光良占股三成,今年分红未定;

捷瑞煤球厂,陈光良占股50%,处于投资状态,今年不分红;

维他奶,处于投资状态,反而新增不少债务,扩大规模;

东方报社,最近两年也不会分红。

照这个样子看来,陈光良没有来的有些‘紧张感’。

难道,是因为钱不够多?

他并不是‘视财如命’,若是对国家有利或慈善捐赠,他现在都会拿钱出来。

例如最近一年的长江车行利润,基本都被他零零散散的捐赠出去,有的捐给家乡铺桥修路,有的捐给沪市的穷人救济,这些都是捐给慈善团体的,包括宁波旅沪同乡会。

当然。

陈光良也知道历史不可改变,所做的也不过是‘能之所及’的事情,捐款也是在自己的接受范围。

维他奶的会议室。

陈光良正在和管理层开会,包括总经理陈世源、技术总工吴广生、市场部经理王统照.总计11名高层的团队。

发展到现在,维他奶已经是一家拥有职员一千多人的企业,产品包括瓶装维他奶、豆奶粉,并涉及大豆的贸易。

“豆奶粉在市场非常畅销,平均每日的销量已经能达到500罐,已经成为送礼的最佳选择”王统照认真的汇报着工作,精神面貌十足。

豆奶粉一上市,就打着‘最佳礼品’、‘关爱老人和儿童健康’的名义大肆宣传,市场反应异常的热烈。

主要是这个时代‘物资匮乏’,只要是新鲜玩意,很容易打开市场,只是这个市场大不大的问题。

“政府采购那边呢?”

“联络了一些军需官,样品送去了不少,但没有什么回音,要么就是想要贿赂的。我们按照您的吩咐,最多以送样品的方式,多送一些豆奶粉。”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那就这样,不用去管他。”

军需生意,又是新增采购物品,很难打进也很正常。

至于金钱贿赂,陈光良是严令禁止的,哪怕是不做这个生意。

说白了,陈光良的本意不是赚军队的钱,而是想提高华夏军人的身体素质,将来好奋勇杀敌。

想到这里,陈光良随即问道:“我们拥有多少辆货车?”

陈世源马上答道:“一共是六辆卡车作为货车,市区我们主要还是依赖三轮车送货,货车主要是运输周边城市,以及拉原材料大豆等用途。”

用三轮车在沪市送货,也是无形中增加很多人的工作岗位,这个也是陈光良的意思。

“嗯,我知道了!”

没有继续说下去。

陈光良还是打算以长江出租车的名义,去采购二十辆大货车,组建一个运输队。当然,后期主要是为了以后捐给十九路军,他一直惦记这个事情。

杀敌,他是不行了,毕竟死他一个也改变了什么!

但捐款捐物资,他总是可以做到的。

下旬,粤省府正式抛出‘建立七家厂’的方案,基本上采取了陈光良提供的建议方案。

与此同时,陈光良也在沪市完成招股,将资金汇入华夏银行后,他便和方椒伯再次踏上粤省的路,签署正式的合作协议。

陈光良频繁前往粤省,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事关‘华夏业’的发展。

不过陈光良打定主意,此次签署完协议后,他便将工作交给属下,一些活动也可以交给方椒伯去忙,毕竟他更擅长这类的活动。

建厂的事情,有原来‘国民制厂’的人才照看。

机械设备的事情,自然是以粤省建设厅为主。

甘蔗品种的引进,也是以粤省方面为主。

三件事情,其实江浙财团都是辅助,主要还是粤省府为主。

但恰恰是这个辅助,后续能让江浙财团获得宝贵的经验,为在沪市成立厂做准备。

和粤省政府签署好合同后,陈光良、方椒伯在酒店召集原‘国民制厂’的技术团队——曹铭先、陈器、吴新炳等人。这次,他们又带到粤省一名人才,是农学人才徐才进。

这些人属于江浙财团的代表,将和粤省建设厅一起,筹备制厂。

“各位,接下来要辛苦你们在这边待上一年两年时间,之后沪市那边也有意成立制厂,届时你们便是绝对骨干。”

大家纷纷惊喜起来,原本是公干,以为教会粤省这边的经验后,他们可能前途未卜。没想到,沪市也有制厂的计划。

机械电气专家吴新炳连忙说道:“为什么上海不和粤省同时建厂?”

陈光良笑道:“凡事都要循环渐进。而且这次粤省六家工厂方案抛出,一定会引起美国的机械厂商竞争,我们沪市后期也要沾沾光,直接享受已经打下来的价格。另外,在甘蔗的选品上,也需要借助这边建设厅和农学院的光。总之,沪市那边建的长,肯定只有一家,毕竟地理优势没有这边突出。”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借助粤省方面的经验,再重回沪市办一家。

实际上,在甘蔗的选品上,陈光良这次给粤省建设厅的建议是,聘请菲律宾的美籍专家一名,月薪大概需要1800大洋。

这个钱,由合资公司出,但绝对非常值得的。

为什么需要聘请菲律宾的美籍专家呢?

很简单,美国在菲律宾投资了厂,而菲律宾的甘蔗又是从印尼、马来等地选品的。

绝对的专业!

最后,方椒伯说道:“各位,你们事关我们江南业的根基,还请大家认真的学习经验。”

“是,陈先生、方先生。”

众人纷纷答应,他们最感谢的当然是陈光良,这次陈光良本人出资5万大洋,为这个技术团队参了股。实际上,是他本人拿的100万的那一部分。

也就是说,陈光良连25%都没有占,而且一口气送给人家五万大洋。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