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进军制业
在环球贸易的会议室里,陈光良、虞洽卿、方椒伯、严智多、张元济等江浙财团代表,还有包括原来国民制厂的制工程师曹铭先、化验工程师陈器、电气工程师吴新炳等专业人士,众人齐聚一堂。
最近,陈光良等来一个契机,那就是陈济棠私下派来一名代表和他接触。
虽然只是表示欢迎去粤省投资业,但这已经足以,毕竟陈光良也知道制的利润非常大。
利润大,自然代表着高风险,所以完全值得冒险。
陈光良先是认真为大家分析这个投资想法:“各位,相信最近大家都看过我撰写的关于制的文章,明白这是我们华夏业的最大机会。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先提出来!”
制工程师曹铭先率先问道:“陈先生,国民制厂于1925年建成开工生产,日产白砂300吨。原料采用爪哇16号至18号赤砂,用骨炭法脱色炼制绵白。因原定设计以甘蔗为原料,兼购外洋原炼制精,而所购置设备是甜菜制之用,效率不高,又内部意见不一,管理不善,负债过多,资金周转不灵被迫停产。所以,你是否总结过失败的原因?”
陈光良笑道:“相信你们肯定总结了,有什么疑问直接提出来吧!”
专业人士,肯定有些傲气。
曹铭先随即问道:“我们有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非常是粤省;第二,你打算采购哪个国家的设备;第三,资金方面是否有充足的准备?”
陈光良点点头,问题都非常精准,随即他说道:
“两广地带最适合种甘蔗,而甘蔗榨是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利用率,这个问题也是成功最大的原因。你们原来国民制厂就是因为采购了甜菜榨设备,导致的失败;而且就算当时采取榨甘蔗,你们也只能从南洋采购原材料,成本又大大增加。”
“第二个,我心意的榨设备是美国的设备。当然,我会抛出一个庞大的诱饵,那就是我们要在粤省投资6座工厂,每一座工厂日产1000吨白。”
众人大吃一惊,当年投资250万大洋的国民制厂,也才日榨300吨。
不理大家的吃惊,陈光良继续说道:
“第三个问题,这次我们江浙财团打算是和粤省建设厅合作,属于官民合资企业。而且,虽然预计是六家工厂,但一定是一家工厂先投资,再考虑后续的工厂进度。给你们交个底,我想将1000吨榨整套设备压低在80万美金以下,甚至更低。”
“如果成功,一年就能回本。”
虞洽卿忍不住说道:“不可能,当年.”
想说下去,但又没有说下去。
陈光良笑道:“为什么不可能!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欧美的经济大萧条是非常严重的,哪怕一套设备不赚钱,只要能卖出去,让工厂开工,他们都会选择去做。而且我们抛出6家工厂的方案,前来竞争的厂家,绝对又两三家,谁的条件好,我们就选谁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不过话说来,以前250万大洋的设备,换成美金就是100万美金的样子。
而现在100万美金,差不多是380万大洋,而且美金还在升值。
陈光良本人前段时间,又兑换了80万美金,赚了一些外汇利润。
这时候,大家已经完全被说服。
虞洽卿又提出一个最大的问题:“目前粤省的军阀问题严重,我们的投资是否有风险,光良你的意思是?”
前面不是你们撮合着自己去投资么,现在怎么害怕了!
陈光良说出一句经典的话来:“马克思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后面的话,我就不说了。毕竟这项投资的,我们不可能去违法。”
其实,他看中利润是其一,还有一个真实的想法——若是做成这件事,他在实业界的声望,将更上一层楼。
“好,这个项目可以投资。”
最后,所有人的纷纷激动的表示,要投资或参股。
制工程师曹铭先、化验工程师陈器、电气工程师吴新炳等专业人士,也可以选择技术入股,这是陈光良答应的。
当年国民制厂还聘请了太古厂作为顾问,但这一次自然不需要,原来的专业人士已经学到了;另外,美国制机械公司也能提供专业的顾问。
最后,陈光良说道:“大家先稍安勿躁,我打算10月份去粤省考察一段时间,先将我们的方案,送到粤省建设厅哪里,取得合作意愿后,再在沪市招股一家企业,以沪市企业的名义,去和粤省建设厅合作。”
大家对此并无异议。
这个项目投资够大,说实话,每一家制厂都可能股权不一样。
而且一旦前面的制厂赚钱,那么后面的可能被粤省方面全权投资,毕竟如此大的蛋糕,谁给你那么多。
现在粤省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心里没有谱,所以才也邀请江浙财团过去投资。
陈光良俨然已经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他在航运领域的文章,也得到很多航运人士的积极回应。
当然受益最大的是《东方日报,销量都已经快十二万份了,已经和《新闻报和《申报真正的齐名,甚至就影响力更高一些,主要是商业人士喜欢看。
10月份,陈光良绝对带着人去粤省亲自考察,预计至少也得半个月时间。好在现在轮船只需要42小时到达,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在这之前,陈光良要将沪市的工作安排好才行。
这一天。
陈光良带着‘香格里拉饭店’的管理层,来到工地上视察。
原来的大华饭店开始翻修后,陈光良保留了香格里拉饭店的七成管理层,也就是择优录取;其余的管理层,还有绝大部分职员,都给予暂时辞退,但承诺香格里拉饭店开业时,优先录取他们。
毕竟长达一年的翻修,陈光良不可能养着那么多人来,哪怕是留下的管理层,也只能拿原来的七成薪水。
而留下的管理层,每天要在写字楼里按时上班,工作主要是‘培训、学习’,偶尔会被其他公司借调一下。
留下的人,一共是二十二名,一年薪水也得掉五万呢!
“还有半年时间,香格里拉饭店部就要重新营业了,这外面还不知道新酒店的名字吧?”看着正在翻修的四层建筑,陈光良说道。
这个四层建筑,当年也是投资几十万大洋,实际上营业也才六七年时间而已。
此次翻修的方案,主要是将现代化和欧洲典雅相融合。例如一楼大厅,保留大理石廊柱为爱奥尼克式,对称椭圆的穹顶,繁复精致,拷贝了意大利罗马圣安德烈的教堂这部分,但新增了很多现代化的元素。
后续,一楼大厅不会专门经营舞厅原来是兼营舞厅,而是改成用餐大厅,但舞厅可以用于大型聚会和宴请。
专营舞厅,代表着会有专门的舞女,香格里拉饭店自然不会那么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