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章 大学改革(1 / 2)维斯特帕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3章 大学改革

典礼过后,孙逸仙就开始办公,将两江总督署内的西厅作为“临时大总统办公室”,起居室是署内不远处的曾供幕僚居住的两层小楼。

这么做也是为了给袁项城施压,袁项城当然不答应,他一面命令北洋军向南方发起进攻,让北洋各将领通电表态反对南方,另一方面佯装大怒,“某为大清总理大臣,焉能赞成共和!欲使余欺侮孤儿寡妇,为万世所唾骂,余不为也!”

这些手段同样是施压,因为他手上掌握有华夏最强大的北洋新军,所以实力要更强一些,孙逸仙慢慢地在斗争中落于下风。

南北闹腾地不可开交,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因为章星九不愿意担任教育总长,于是这一职位便归了蔡鹤卿,他连忙召集人手商讨教育制度改革,在绍兴当老师的阿张也被喊了过来,到他手下任职。

章星九也没有回沪上,挂着顾问的名头和马相伯等人一起讨论民国到底该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制度,马相伯受他影响,也没有接受金陵市长的职务。

旧友重逢,而且是在清廷已经走向灭亡,共和制度已经在表面上树立的时候,所以阿张很是高兴,和章星九好好痛饮了几杯,只是明天还要开会,所以未能尽兴。

会议正式开始,蔡鹤卿拿出了本次会议的议题,先讨论普通教育的新学制,再讨论高等教育,然后形成制度,命令各省照此实施,今天要讨论的就是前者。

蔡鹤卿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对如何实施普通教育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将其命名为《普通教育暂行管理办法,主要针对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校、初级师范学校等初等教育机构。

方法共有十四条,包括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避讳,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呈送样本于本部,及本省民政司、教育总会存查;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并可指出,呈请民政司或教育会,通知该书局改正。

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旧时奖励出身,一律废止;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等。

与会人员发言都非常踊跃,阐述着自己的看法,章星九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是教材统一,要是各省的教材都不一样,如何进行考试筛选?

考虑到现在的交通、通信、印刷等条件,由教育部统一印刷下发教材不太现实,甚至编纂出标准教材,让各省自行印刷的条件也不具备。

所以一开始只能罗列出必修的知识点,让各省教育部门根据这些知识点自行编纂教材,等将来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将教材统一化。

这一点蔡鹤卿接受了,他知道就算下发下去,各省也不一定会遵从,可有总比没有好,还将整理数学、物理、化学知识点的工作交给了章星九,他此前在震旦大学已经编纂过多部教材,又是世界闻名的大学者,让他来负责这份工作,谁也说不出话来。

章星九接受了这一任务,这对他来说确实不是什么难事,除了拥有丰富的教材编纂经验,他还多次经历过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博士的全套学习流程,知道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最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然后是高等教育的讨论,蔡鹤卿同样有所准备,他认为大学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以文理二科为主,须文理二科并设,或文科兼法商二科,或理科兼医农工科者,方得称大学。

大学内设预科 3年,收中学毕业生及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设本科 3年4年,收预科毕业生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毕业后称学士;设大学院,不设年限,收各科毕业生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

对此,章星九也有不同意见,首先只有本科是不够的,还应该增加专科,用于培养专业人才,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目前民国甚至更需要专科人才。

预科三年,本科三四年的学制也太长了,光读书就得六七年时间,这等于是直接把家境不好的学生直接排除,所以预科可以缩短为一年,本科、专科都可以实行学分制,学分修够就可以拿到学位和毕业证书。

有人立刻提出反对,他认为如今国内的教育基础薄弱,预科只上一年没办法夯实基础,让这些学生达到进入本科学习的标准。

最后争执一番,双方各退一步,预科还是三年时间,但优秀学生在一年后就能参加升学考试,要是通过考试就可以进入本科读书,不必非要读满三年。

专科大家倒是没有太多反对,因为现在已经有一些师范院校、矿业学堂、铁路学堂等类似的学校了,这些学生升本科暂时还不够,也需要一个安置。

章星九知道,袁项城很快就会取代孙逸仙,他们讨论的这些东西恐怕很难迅速推广全国,但有些工作必须要有人去做,只要有人做,就会发挥一定作用,要是连计划都不做,那国内的教育事业还如何发展?

有了这两份文件,全国上下那些热衷教育的人,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到时候按照上面的办法管理学校,培养学子,就能为华夏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来。

开完会,阿张继续留在金陵工作,章星九跟马相伯返回沪上,继续主持震旦大学的日常管理工作。

回来没几天,章星九就来到震旦大学医学院,找到了在这里担任院长的伍连德。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