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5章 诸多英才(2 / 2)维斯特帕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5章 诸多英才

许多原本尚在观望的得知消息终于死心了,痛苦哀嚎之后也开始为自家子弟寻找出路,不少人也看上了震旦大学,纷纷让自家子弟过来报考。

震旦大学见过来的学生很多,便应照他们所请又举办了两轮考试,招收了一些学生。

那些没有通过考试,或者来晚了的学生也不用担心,震旦大学还专门为他们开设了培训班,先去培训班上课学习,等明年的时候再来报考,这样考中的希望也能大一些。

招生工作完成后,章星九拿过学生名单仔细浏览一番,找到了不少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祖父茅谦为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名士,父亲茅乃登是报社记者,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茅以升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南京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今年才十岁就来震旦大学报考,结果不出意料的没考上本科班,他也不气馁转头就去报考震旦大学的附属中学,这次倒是考上了。

入学时老师询问诸生的志向,茅以升回答道,“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

老师追问原因,这才得知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便萌生了造桥的想法。

入学后除了认真学习,他一有时间便去图书馆寻找各种有关桥的文章、图画,把这些摘抄、临摹下来,没多久就积累了厚厚一本子。

章星九得知还专门把他喊来家里,把一些从欧洲带回来的桥梁图画送给他,鼓励他以此为志向,早日考上震旦大学,先打好基础,再去外国深造。

侯德榜,字致本,福建闽县南台坡尾村人,自幼家境贫寒,幸好得到了姑姑的资助,方才能够入学读书,在教会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听闻震旦大学招生便过来报考并通过了录取,进入化学系读书。

章星九一听到这个名字,便安排范源让照顾他,他们俩在原历史中就是好搭档,曾经合作开发出新的制碱方法,打破了西洋公司的垄断。

现在也是一见如故,侯德榜一遇到不太懂的问题,就去找范源让请教,范源让也从他身上获得了不少灵感,对侯德榜在化学上的天赋也是大为佩服,经常称赞他的天赋远在自己之上。

钱崇澍,zj省海宁县人,出身书香门第,去年在清廷举办的最后一次科举中考上了秀才,今年原本打算再接再厉考中举人,没想到却迎来了晴天霹雳,朝廷取消了科举。

沮丧过后,钱崇澍很快振作起来,打算顺应大势,报考新学学堂,浙江距离沪上很近,震旦大学名声又是如此响亮,钱崇澍便闻讯过来报考,顺利通过了考试,被农学系录取。

原历史中,他会在几年后考取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留美公费生,远渡重洋赴美国深造,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农学,后又主攻植物学。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又去了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进修,学习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一直专心研究和教学,先后担任过清华生物系第一任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兼农学院院长。建国后入选第一批学部委员,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地植物学、植物区系学的创始人之一。

陈寅恪,字鹤寿,江西省义宁县人,祖父陈宝箴是光绪年间的名臣,曾经担任过湖南巡抚,是维新派的实力人物;父亲陈三立文采出众,和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

生于这样的家庭,陈寅恪从小接受的自然是新式教育,三年前便随同舅舅前往东洋留学,今年因为足疾回国,考上了震旦大学预科班,攻读文科专业。

翁文灏,字咏霓,浙江鄞县人,出生于绅商家庭,十三岁就考上了秀才,后又来到沪上,进入法国的天主教学校读书,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章星九在探望蒋邑虚校长的时候认识了他,便劝说他报考震旦大学。

经过一番考虑,翁文灏听从了章星九的建议,参加了震旦大学的入学考试,学习地质专业,章星九准备等他学好了基础和外语,就送他去国外留学。

原历史中,他可是中国早期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这样的人才可不能错过。

陈建功,和竺可桢一样是章星九的绍兴同乡,自幼聪颖好学,就读于蕺山书院,章星九去年回家过年的时候,他父亲也带他来家中拜访,章星九发现他在数学上颇有天赋,便建议他来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考虑到陈建功才12岁,年纪尚小,章星九便把他和竺可桢一起安排在自己家里居住,陈建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不俗的天赋,数学教材只要看一遍就能学会,照这个进度,估计再过两年就能正式进入震旦大学学习了。

这些都是日后华夏著名的学者,能招募到他们,章星九很是高兴,随后的几年时间,他就一直待在震旦大学,耐心地培养人才,协助马相伯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为震旦大学不断开拓新的资金来源,让震旦大学一直维持着稳定的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教育质量最好、名气最大的高校。

在学术领域,章星九也没闲着,不仅继续在物理领域稳定地产出成果,还在化学、生物等领域也做出了不少贡献,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这些贡献就会逐渐显现出影响,等到了合适的时机,也可以期待下诺贝尔奖。

到了1909年,章星九收到了阿张的信,他快回来了。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