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地方恢复
改革之期,朱慈烺在面对地方乡绅的顽固反抗时,始终保持冷静与果断。他知道,许多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的边界和措施,不能过于激进,但也不能手软。
“做,必须要做。但不能一网打尽,那些想要趁机来占便宜的,咱们一个都不能放过,至于那些原本就有地契的,警告一番,知难而退便是了。若是真的有冥顽不灵的,那就怪不得咱们了。”
朱慈烺这一番话,语气虽然平静,却蕴含着极大的决心与底气。作为大明的新皇,从他接手国家治理的那一刻起,便已经认清了一个现实——无论是在战争的废墟中重建,还是在与腐朽势力的对抗中前行,必须坚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切实的改革与清理。
这一切,其实在朱慈烺尚未完全建立自己的文官系统时便开始了。为了避免过度打压现有的社会结构,朱慈烺在许多地方进行过权衡与妥协。特别是在刚开始时,他并没有完全摒弃旧有的官僚体系,而是采取了让一部分旧官员保留权力的策略。
而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因过早地对抗而导致社会动荡,尤其是当时的张天泽便是朱慈烺特别叮嘱过的一个人,必须谨慎行事,不能急功近利。这也使得张天泽有些迟疑,手下工作常常显得拖泥带水,作为一个长期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中年人,张天泽并不像李邦华那样老辣、果断。
他和李邦华一样,都是大明体系下少数的“读书人”,有着一腔报国之情,也深知百姓疾苦。但张天泽尚未到李邦华那般阅历深厚的老辣程度。对于手中的权力与手段,他总是保持着更多的思考和反思,生怕一步走错,便会给整个局面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后重建的步伐也在加快。
进入十月后,张天泽组织下,在辽阳、沈阳等地的屯堡逐渐建成,原本因战争而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气息。在这些区域,经过一系列精心安排与政策落实,昔日的荒土逐渐变成了能够自给自足的农田,百姓安居乐业,战后的创伤也开始愈合。
不仅如此,河南与山东的部分地区,也开始建立起了第一批屯堡,这为大明的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各地土地的重新分配,那些因战争而产生的大批流民,及从南直隶、江西等地迁徙的百姓,也开始得到了有效的安置。
张天泽和李邦华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推动了政策的实施,还通过对地方乡绅的打压,确保了这一政策的顺利进行。
但是,事情的进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在张天泽和李邦华的共同努力下,那些在新明高层并没有根基、也得不到最高权力支持的地方乡绅,在一番嚣张跋扈之后,很快便落败了。然而,这些乡绅却在最后时刻,才明白朱慈烺最初的纵容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般善意——事实上,这一切不过是朱慈烺的一招“引蛇出洞”。
乡绅阶级之所以强大,源自于科举考试形成的庞大关系网。通过这些关系,乡绅可以在上层与下层之间穿梭自如,凭借师生、血缘、同乡、同年等纽带,层层勾结,影响着地方官员的任命,甚至能够左右中央政权的决策。
这种权力网,让他们不仅能掌握地方的经济命脉,还能在民众之中保持强大的影响力。但这一切,在朱慈烺的治下,却被彻底瓦解。
在新明政权中,乡绅依赖的那些传统关系根本不复存在,塞银子再也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甚至相反,送得越多,反而越容易暴露他们的虚伪与贪婪。
而这,也让这些地方乡绅陷入了无尽的困境,他们最终才意识到,曾经在他们看来无法撼动的权力结构,在朱慈烺的手中,却能如此轻松地摧毁。然而,尽管朱慈烺在一开始并没有采取彻底清除的策略,但他却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
在新明政权的复兴过程中,他吸纳了部分旧官员,利用他们的经验与资源为国家重建打下基础。但朱慈烺清楚,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直依赖这些官员,特别是当旧有的腐败与不公依然存在时。
为了避免旧官员再度滋生出权力的野心,朱慈烺开始着手培养属于自己的文官体系,确保政权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过程中,张天泽深知,这一场权力的博弈,远远不是单纯的土地分配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整个社会结构的重塑,甚至是关乎大明未来命运的关键。
为了让国家的机器运转得更加高效,朱慈烺必须培养一支忠诚于自己的官僚队伍,这样,才能在未来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正因如此,张天泽也越来越意识到,作为新明政权的中坚力量,他必须摒弃一切幻想与犹豫,果敢地采取行动。
张天泽与李邦华两人,犹如一出精彩的双簧戏,一个扮演红脸,一个演黑脸。地方官员和乡绅利益集团早已因利益交织而形势复杂,而李邦华的巧妙布局则进一步促使了这场本就脆弱的联盟迅速解体。
原本齐心协力,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借乱世之机继续占据更多土地的乡绅,瞬间被分化成了两派。一派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企图趁机捞取更多利益的人,另一派则是那些本已手握地契,眼看形势不妙的乡绅,他们宁愿低头妥协,也不敢继续与新政作对。
如此一来,几乎所有想要趁乱占地的人,均在迅速的打击中被一网打尽,无一幸免。那些手中依然持有合法地契的,除了一些惯于滋事的典型人物外,其余大多数均得到了从轻发落的处理,甚至不少人得到了既往不咎的宽容。
新明朝的治国方略正如朱慈烺所设想的那样,既要有强硬的手段,也需要有细致的规矩和道理来支撑。这一过程中,武力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单靠武力解决的问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朱慈烺深知,只有将秩序与法律并重,才能确保整个新明政权的稳定与长治久安。对于那些想在新政中继续生存的乡绅,最终的选择并不复杂。新明并非不给他们生存的机会,反而是要以一定的利益交换和有序的改革,让他们有足够的动机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朱慈烺逐步将那些有能力和一定学识的乡绅拉入自己的体系,既完成了政治信用的重建,又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民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