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8章 说到底,还是当年玄武门的事情(第二更)(2 / 2)太清妖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程知节和尉迟敬德默默的不说话。

“既然父皇的皇位,来自于祖父的主动禅让,那么以祖父为高祖,父皇为太宗,又有何不可。”李承乾转身看向了程知节和尉迟敬德,开口道:“朕有些话不想说的很难听,但如今也不得不说,父皇今日庙号为祖,那么朕,他日朕百年之后,是不是也可称祖?”程知节和尉迟敬德猛然抬头,随即赶紧拱手道:“臣等有错。”

李世民因为当年的功勋而称祖,强行灭了高祖皇帝在大唐建国过程中的功勋,那么他日,李承乾一旦称祖,李世民的功勋也会因此而被抹杀。

这个头一旦开了,那么将会永无休止。

一旦所有人都称祖,祖也就会没有意义了。

“遍观史册,太宗是仅次于开国皇祖的名号,朕觉得很好。”稍微停顿,李承乾轻声叹道:“朕将来百年之后,希望也能够稍微比拟父皇,也称一声宗。”

“陛下仁孝圣德,睿武英挺,实乃万民福祉,国家基石,必将以明君之诚,筑千秋伟业,无上盛世。”群臣齐齐拱手,神色诚挚。

李承乾轻轻笑笑,目光淡淡的落在了长孙无忌的身上。

他刚才所说,将玄武门的事情,从事变说成是救驾,实际上很勉强的,说辞也很简陋。

毕竟自从玄武门之后,高祖皇帝就被软禁了。

李世民虽然还是太子,但他以太子坐镇东宫,执掌天下,已经逼的所有人不得不反过来去劝高祖禅位。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如今的大殿之中,除了那些武将,文臣当中,即便是有人暂时被迷惑,但时间一长,立刻就能反应过来。

但,李承乾既然已经给了方向,那么文臣当中,自然会有人去顺着他的方向,将玄武门事变,尽可能的去美化。

黑锅,也会被实实在在的扣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身上。

“好了,众卿平身吧。”李承乾淡淡的抬手,然后说道:“父皇的庙号,便定为太宗,无需再议,那么他的谥号呢?”

众臣刚刚站立,长孙无忌立刻站了出来:“陛下,臣等以为,太上皇谥号可以为文,为仁,为孝。”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

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仁!”李承乾嘴里细细的琢磨着这个字。

给太宗皇帝定谥号曰“孝”,多少有些不合适。

孝虽然是美谥,但是放在太宗皇帝身上是不合适的。

朱雀门前孝皇帝,玄武殿里弑父声。

听起来,反讽的意味太重了。

而文皇帝,是太宗皇帝原本的谥号,自然是最好的。

但这个“仁”字,李承乾突然有些心动。

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舅舅以为如何?”

“‘孝’字虽然极佳,但前汉惠帝刘盈的谥号,便是孝,臣以为略有不妥。”长孙无忌拱手,说道:“‘文’字也是极佳,但先帝文武俱全,一个文字,难以概括先帝生平,所以,臣认为,还是‘仁’字最好。”

唐太宗仁皇帝。

殿中群臣许多都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先帝当年东征西战,为大唐建国立下了无数功勋。

立国之后,灭东*突厥,薛延陀,吐谷浑,高昌,大败高句丽,武功之盛,千古以来无人能及。

如果不是武这个谥号,被高祖皇帝拿了,那么太宗皇帝用武这个谥号,最是恰当不过了。

虽然说,他在世期间,文治方面也极为的出色,但是相比于武功,还是差了太多。

一个“仁”字,最能恰如其缝的说明李世民的一生。

李承乾突然笑了,看向长孙无忌,神色感慨的点点头,说道:“舅舅说的没错,‘仁’字的确最能够昭示父皇生平,但朕问一句,诸般谥号当中,哪个字是最好的?”

长孙无忌略微迟疑,但还是拱手道:“陛下,是‘文’字。”

谥号,是文人那一套。

自然‘文’字最佳,通常仅用于开国或划时代君主,象征其文治开创性,譬如隋文帝。

“经纬天地曰文。”李承乾轻轻抬头,眼中略带泪的说道:“朕以为,这一句,最适合父皇,父皇经纬天地,天下无出其右,所以,朕以为,父皇的谥号,应当为文,是为太宗文皇帝。”

唐太宗文皇帝。

……

唐太宗文皇帝。

李承乾的声音并不高,但殿中群臣却都感觉一股沉重的压力扑面而来。

不是因为皇帝的声音,而是因为“太宗文皇帝”,这六个字。

仅仅是六个人,他们就感到先帝的形象,瞬间在脑海中扑面而来。

所有人下意识的齐齐拱手道:“太宗文皇帝,千古。”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