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 穷则战术穿插,且精准打击!(2 / 2)噗噗的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方远说罢,扭头向外面走去。

王奉叫住他了,补充道:“告诉下面的弟兄,下手有点轻重,别给我的大炮整坏了!”

赵方远一愣,随即立马反应过来,敬了个礼:“请长官放心,小鬼子不,您的大炮,我绝对给您完好无损的带回来,磕掉一点漆,就拿我是问!”

王奉点了点头:“另外,把郑振中给我叫过来!”

赵方远:“是!”

他叫郑振中到指挥所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那四门九一式榴弹炮,憋了这么久,该拉出来亮个相了!

趁着二人一来一去的间隙,王奉将视角切换到俯瞰界面上。

红旗一兵团快速推进,日军以背部迎敌,首当其冲的都是一些后勤保障部队。

例如野战医院,给水部队等。

虽然这部分鬼子兵也适量参加军事训练,但作战能力低的可怜。

防卫部队很少,在身经百战的红旗一兵团面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层防线很快就被打穿。

一般的日军师团,常备野战医院大概在两到三个,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会临时加配一个野战医院。

那些被俘虏的鬼子医生和伤兵,一个个硬气得很,宁可死也不愿意投降。

王奉索性就成全他们,直接给张虎发电,下达了就地击毙的命令。

也根本不怕事情败露。

对于国内民众来讲,相比起以德报怨之类的空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口号,好像更有号召力。

至于国际社会。

先不说能不能闹到那个地步,就算是传播出去,那又能怎么样?

若是国际社会的谴责真有用,也不会让小鬼子一路打到徐州。

在王奉看来,所谓的谴责,还没有野狗对着轮胎呲尿有威力,起码后者能让人恶心一下,腐蚀橡胶表面。

看向俯瞰视角内,三个已经缴了械的野战医院,他心中不免有些羡慕。

他娘的小鬼子,后勤配属的还真相当到位!

自己麾下的战斗群,满打满算两三万人,就一个野战医院。

医疗资源相当紧张。

王奉心里嘀咕着:“看来得培养专门的技能人才了”

“要不.在长治军校增设一个野战急救科?”

众所周知,一名合格的医生,培养周期很长。

就算医疗兵不用学的那么面面俱到,但在最快情况下,也得一年左右的时间培训,才能顺利毕业。

百年教育,还真不是说说笑的。

想到这,王奉不禁有些无奈。

抗战之前,以常凯申为首的国民政府,统治着中国大半数区域,也曾搞过不少发展工业,发展经济的措施。

19271937年,美其名曰“黄金十年”

口号喊得挺响亮,但背后的实际效果,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微薄的军事,民用工业,有一大半还是清朝时期传承下来的。

例如汉阳兵工厂,金陵兵工厂等,其规模也仅维持在清政府时期的水平。

不上不下,差不了多少。

可不要以为十年的时间很短。

孱弱的苏联,能在十年时间内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直接跃升为世界工业强国。

就算民国底子差,效果有苏联的十分之一也好。

可惜并没有.

只能说不开倒车,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中具体的原因,王奉也不愿意深究,倒是长治地区的兵工厂,产量一天比一天高。

马上又能解锁新的工业国策了!

思绪回到战场上。

日军野战医院最珍贵的资源,便是各类急救药品。

郎少华不止一次和他抱怨过药品紧缺的事,但他也没办法。

这东西国内根本无法自主生产,想要用药,只能从欧美等国进口。

经过买办阶级一倒手,价格翻了数倍不止。

在一般的国军部队中,就算是连排级军官,也不一定能用得上高档西药。

俯瞰视角内。

红旗一兵团突破第一道防线后,继续向日军纵深处穿插。

之前的只能算是开胃小菜,热场子用的,到了这,才算正式与日军交上手。

鬼子的后勤辎重兵,以补给站为据点,堆叠沙袋构建临时阵地,进行顽强抵抗。

处理起来需要一些时间,但并不棘手。

这时,郑振中走了进来。

“长官!”

王奉意识回到现实世界:“我给你几个坐标,立刻进行精准打击!”

“每个坐标只需要炮击一轮,炮弹不多了,都给我省着点用!”

一听是战斗任务,郑振中立马来了精神,脚跟合拢,敬了个礼:“我部随时准备战斗!”

王奉点了点头,掏出一张草纸,上面提前写好了几个坐标点。

无一例外,都是鬼子的指挥所。

小到大队,大到联队,反正是能观测到的,王奉都一一写在了上面。

至于第十八师团的总指挥所,时间紧迫,他还没有发现。

但这些已经够了。

一旦命令执行,相当于砍掉了第十八师团的四肢,像个人彘一样,就留了个脑袋,除了能干瞪眼睛着急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发出再多的作战指令,也毫无用处,普通士兵也接收不到一点,在与上级失联的情况下,只能各自为战。

郑振中领了命令,立刻离开指挥所。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