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7章 临行教诲(1 / 2)中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7章 临行教诲

晋阳,龙山之上。

赵基搀扶赵彦,引着麾下文武干臣百余人来到山腰平阔处。

这里已稍稍整理地形,铺埋木桩,搭建木制平台。

木墙围起,形成一个结构相对复杂的山腰别墅,如今更准确的称呼是阁楼。

赵彦眼,站在高处俯览晋阳新城看的不是很清楚,但也能看清楚大致方方正正的轮廓。

春耕结束后,城内再次开始施工。

裴秀作为总负责人,指着各处开挖的壕沟解释着规划,都是排污渠。

为了保证排污效果,目前采用的是陶制排污管道。

原本还有人计划原木切割,碳化后拼合成管道来用。

但能用来做管道的木材,必然是优良木材,城中各类建材正缺这种良材。

就城中规划来说,使用的木材数量也非常多。

所以赵基介入,给制陶匠增派学徒、奴隶,扩大了制陶、烧瓦的工作单位和规模。

现在是烧制土陶排水管,后续是烧制屋瓦,而后期赵基需要这些人烧制砖块。

有汾水转运,砖厂可以设置在靠近产煤区的地方,就地烧砖,水运到晋阳。

仅仅一座黄金台,是不够震撼人心的。

未来用砖把晋阳城给包了,就足够令来这里贸易的鲜卑人绝望。

裴秀讲解着排污渠规划,其中还有一些壕沟是安排调来的军队开挖,会用另一批军队来搞建设。他们负责的,就是未来晋阳城内部的藏兵洞、调兵地道。

赵彦不时询问,裴秀也很快做各种回答。

片刻后,赵彦回头看赵基:“老夫不虑其他,就虑水攻。”

“祖父,我会筑造提拔提升晋阳湖水位,并留放水口。后人妥善维护,若有警讯,自行放水即可。”

当晋阳湖水位提升到一定高度,那么晋水渠就有可能倒灌。

变成汾水上游的引水渠给晋阳湖注水,再走晋渠倒灌到晋水,使得晋水更为充沛,利于晋水南岸的灌溉。

现在城墙都是黄土板筑而成,了不起的城池用了很多的石条地基。

未来晋阳城持续增修,赵基的要求是硬抗汾水洪流。

就连城区附近的汾水两岸堤坝,也会用条石给包了,留出足够宽度,以便洪水过境。

赵基真的不喜欢在土木工事上耗费太多人力,可他不姓刘,必须在晋阳城投入足够的资源。

晋阳城发展的越好,自身的底蕴也就强势。

跟安邑、闻喜比起来,晋阳、平阳才是他未来的老巢。

老巢稳定,那许多事情自然就稳定,就算吹风起浪,也不会伤筋动骨。

许都骚乱,就弄的吕布灰头土脸。

而自己一手建立并着重发展的晋阳新城,肯定不会出现许都那个层次的哗变、骚乱。

吕布那里的‘空印案’,也提醒了赵基,必须要保证印文的监管。

就是吕布缺乏足够的心腹文吏,导致公文、印章经手环节被汝颖、南阳人渗透,这些人提前伪造了太多的合法调兵文书,才让许都骚乱一发不可收拾。

说到底,吕布那里没有进行严格管理,那些人就在吕布眼皮底下,盖了许多空印帛书,成了假军令的源头。

所以赵基这里也要建立严格的调兵程序,公文、令符、使者,三者俱全,才算合法调兵。

公文载体的帛,也要进行专门的纺织,在帛中杂彩线,以独特纹理进行防伪;定期更换纹理。

令符就简单了,就是虎符的变种,左右两半,符合才能调兵。

使者的话,意味着赵基身边要多一个固定的编制,以后军令传达,就由这批人负责。

其他人传令的话,一概不认。

但现在没时间建设,只能打完李傕后再进行这方面的推进、落实。

赵基引着赵彦登高俯览晋阳新城后,又在这里享用了一场宴席,才算结束。

随后下山,赵基乘马而行,与贾诩闲聊。

对于调解西河匈奴,赵基还是有信心的。

可随后就要向关中进兵,他想拉着贾诩一起去。

贾诩婉拒,解释说:“我实无颜面返回关中,余生所愿,不过是恢复并州、朔方,复秦汉故土。”

“既如此,此番还要有劳先生总司后勤庶务。”

赵基左手挽着缰绳,右手握鞭手臂下垂,说着忧虑:“袁绍必不肯坐视我光复关中,要提防袁熙、高干出逃,也要提防袁绍调精锐来袭。不能因袁熙、高干为质,就疏忽懈怠。”

“仆明白,大司马安心就是。”

贾诩神态自信又平静,也嘱咐说:“关中诸将历经丧乱,不可轻信;归附之后,大司马也不可过于放纵;可若监管严密,又会适得其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