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扩大规模(2 / 2)中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直犹豫扩大的地盘的两个难题对他来说只能靠时间来磨,没有取巧的办法。

第一个难题就是大旱之后的粮食供应问题,这个可以按贾诩说的那样,除其凶暴,使之自行休养即可。

别的不说,仅仅是河东盐池的低成本、大量供应,就能让关中男女感激不已。

三辅大乱以来,盐运虽然存在,但受到李傕以及大小军阀的苛刻盘剥。

三辅百姓吃不上饱饭,也吃不起盐,纺织业更是毁坏的一塌糊涂。

衣物会磨损,这是个消耗品。

没有新的丝织品补充,那只能去挖死人的衣服。

第二个问题就是缺乏可靠的人手去接管三辅,虽然预定了京兆尹裴茂、左冯翊张绣、右扶风毌丘毅。

可下面的县令长派谁去?

八百虎贲不是万能的,今年大概也就能挤出二百多人,能让他安插到各处。

挤出的人越多,剩下的虎贲成长效率越低。

现在扩张地盘,毫无意义。

要么壮大裴茂、张绣这些人的党羽,要么对关陇士人进行更深层次的妥协。

不能实控各县,那么打来打去,是自己人流血流汗,却便宜了其他人。

旧日公卿败坏到那种地步,这些人的道德、能力、行为与各地的高门士人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出入。

关陇士人就算比关东士人好一些,也好的有限。

与其去赌这些人的良知,赵基宁肯多等几年。

多等几年,一口气将关中洗干净。

生产关系重新分配的话,革除原有的寄生阶层,他将实控三辅。

就凭三辅、河东与太原五个郡,他就有信心与全天下为敌。

所以清洗三辅,危险很大,好处也很大。

自己洗三辅,吕布洗南阳,隔着武关道、秦岭守望相顾,倒也能算是稳固、合格的盟友。

至于以后若是吕布失败,天子、公卿落到其他人手里,这个人会天然受到各地大姓的猜忌、怀疑!

带着这些想法,赵基在西阁之中询问张昶关中最近的气候变化。

既然决定要打,肯定就不能只带万余人去。

赵基想多带一些人,以方便圈地牧马,并补种小麦、粟黍之类。

至于以后跋山涉水返回关中的百姓,要么从戎应征授发户田、口田与军田,要么成为官佃。

当兵,才有基本的公民权。

否则就是官佃,连入仕、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满足军队上下的利益需求,军队才能让你满意。

多少钱办多少事,就目前来说,军队还是值得信任的。

即便这样,赵基麾下军队也分成了直属五部营、虎步军、骑奴私军与州郡兵。

五月以前补种,秋季收获,从生长周期上来说,完全具有可行性。

见赵基询问关中小麦补种之事,张昶整个人也激动起来:“何止是三辅,北地、上郡四月补种麦豆也不算晚。”

“那就由长史公拣选田吏,以三百人为限。待我调解西河纷争后,就讨伐贼臣李傕。”

赵基也不忘鼓励张昶:“我在前方摧破贼寇,后方还需要长史操心,率领田吏积极劝农补种麦豆、粟黍。”

见自己可以从军,张昶又提醒说:“关中民众多已逃亡,现存男丁多隶属诸将。就是归附大司马,也多是迫不得已,怀有贰心。驱使彼辈补种麦豆时,还请大司马调拨军士,巡查各处,以免彼辈作乱。”

“好,我会注意的。”

赵基应下,心中也有了廉价的处理办法。

让虎步军分别驻屯镇压俘虏,未免浪费,他也不想抽调太多虎步军,虎步军在所属庄镇操持农业,也是农业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最好的镇压兵源是匈奴义从,多带马匹,几十人一队安置在一处,马匹自行觅食提供乳制品;义从也能狩猎采集、抓鼠兔度日,不时再补充一些粮食,就能稳住这些匈奴义从。

匈奴义从,也是有家室要养的。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