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觉得,能够束缚你思想的,只有你自己。只要你的思想不被条条框框束缚,所学的知识,就会成为你的助力。当然,说的容易,做起来难。
我说点具体的情况。
这些年,高校招聘老师的门槛,越来越高,本科生想毕业留校,已经不可能,硕士生也很难。
你们这批人想要进高校当老师,恐怕就需要博士学历。
我给你算了算。你读完研究生,再读博士,然后去高校一边教书一边创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姜哲听了秦教授的规划,先表示感谢,然后说道:“老师,我没想过,将来会去教书。”
上一世没这种经历,重生后,能卖画了,这个选择已经可有可无。他可不会为了去教书,而去读博士。
“只是一个建议,有了读博士的经历,也许你的认识,会提高。
如果你想回国内发展,总还是需要一个职业身份。职业画家和高校老师两种身份,在我们的社会认知当中,是有差异的。”
听完秦教授的建议,姜哲再次表示感谢。他保留了自己的想法。
正月初六,大部分的打工人,开始上班。
上午九点,姜哲来到了滨海市美协的办公楼。
走廊里很安静,估计来上班的人不多。
姜哲径直来到顾倩办公室的门口,敲了敲门。
顾倩的声音从里面传出。“请进。”
姜哲推开门。
这是一间面积很的办公室。
两个大文件柜,两张办公桌。
一张办公桌上摆着电脑,另一张办公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件。除此之外,这间办公室只能容下两把椅子,显得非常拥挤。
顾倩正在打扫卫生,看到是姜哲进来了,“这么早就过来了?”
“打扰你工作了。”
“没有。今天就是来报道。”顾倩请姜哲坐下。
“所谓的报道,就是点卯,然后打扫卫生。”
“我帮你。”姜哲准备帮忙,
“不用,你要的东西,我已经准备好了。”顾倩不让姜哲插手。
她找出一摞打印好的申请表格。
姜哲接过表格,看了一眼。
“借阅资料的全部表格,都在这里,大部分的公章,已经盖好,现在还缺一个。等那位同事来了,我领你过去。”顾倩介绍申请手续和表格用途。
听完顾倩的介绍,姜哲才明白,有专业人员的帮忙,有多么重要。
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资料,不是那么容易借阅的。
他以创作城市历史题材作品的理由,进行申请,需要获得文化部门的支持。有了这些这些手续,才可以向档案馆以及图书馆申请借阅。
等待的时间,顾倩陪着姜哲闲聊。
她问起姜哲毕业创作。
姜哲没隐瞒自己毕业创作的选题。
“你这么重视,一定是大作。毕业作品参加毕业展览后,会怎么安排?”
姜哲说:“还没考虑。”
顾倩建议:“如果暂时不参加拍卖,能不能参加协会的展览?”
姜哲说道:“没问题,到时候和画廊协商。”
等到相关部门开始办公,顾倩领着补齐所需的手续,然后陪着姜哲去档案馆和图书馆递交申请。
过程很顺利。
接下来,姜哲可以在申请的时间内,来借阅指定范围的材料。
第一次借阅,他找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城市资料。
这些已经有些陈旧的资料,有的是照片,有的是记录。从详细的资料中,可以看到曾经的生活场景,以及各种数据。
这些信息,不能完全在作品中展现,但姜哲觉得,哪怕展现一个简单的物像,也要尽可能的避免错误。
在借阅过程中,姜哲发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可以收录进系统资料库中。
系统也会把借阅过程,计入学习积累。
受此鼓励,姜哲加快速度,在指定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多借阅,力求并且把更多的资料录入自己的系统当中。
姜哲几乎每天都泡在档案馆或图书馆中,直到开学报道。
新学期报道的第一天。
姜哲开车带着陈嫣来到学校。
车子停下,陈嫣看到有几个同学从坛边路过。
她指着一位女生,说道:“你看,她已经定下工作单位了。”
“哪里?”姜哲解开保险带。
“去**艺校。听说已经通过了校考。”陈嫣说道。
姜哲一边检查随身的物品,一边问道:“现在就已经知道结果了?”
陈嫣解释:“她去艺校当模特专业的老师。听说是找了可靠的关系,现在只等办手续了。”
姜哲问:“本科毕业,可以去艺校当老师吗?”
“那是中专职业学校。本科学历已经够了。”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
“同学之间传的。”
“不用参加招聘考试吗?”
两个人下车,边聊边走向教学楼。
陈嫣解释,当下很多职业学校的招聘,首先是由学校考核,确定人选后向上级部门申请,最后由上级部门组织招聘。
一路上,陈嫣告诉姜哲,她的同学中,有哪些已经确定了工作单位,还有哪些同学正在准备参加招聘。
本学期的报道,不需要什么手续。
两人在教学楼门前分开,前往各自的教室。
姜哲来到外,听到班里已经有说话声音。
推开门,看到有几位同学聊的热火朝天。
新学期第一次见面,同学之间热情的打招呼。
姜哲放下书包,问道:“我听到你们说,找到什么工作了?”
一位来自周边城市的同学,告诉姜哲,他已经在家乡找到工作。
“恭喜恭喜。什么工作?”姜哲说道。
“到区少年宫,当专业老师,”
“好工作,收入稳定。还有机会发展专业。”姜哲再次恭喜对方。
这位同学急忙谦虚几句,说话时的表情和语气,透露出从容和底气。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