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2章 赶超法国的可能(不请假了)(1 / 2)疯艺炯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2章 赶超法国的可能(不请假了)

英国人阻止法国同盟的想法并不是说说而已。为了防止法俄同盟这个远超德奥同盟的超级势力的诞生,1889年2月17日,英国首相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在接受路透社记者新闻采访时表达了对巴尔干战争的看法。

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首相,先是呼吁参与战争的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和俄国应当冷静下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巴尔干半岛的冲突。

随后,首相先生又表示,英国将不会介入到这场战争当中,将会以中立者的角色尽可能阻止这场战争的继续扩大。

为了让巴尔干半岛和参战国家的民众免于战争的困扰,英国宣布将会尽全力阻止其他国家参与这场战争,并且呼吁欧洲其他国家杜绝将这场战争扩大化,并且尽可能调停这场战争。

虽然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首相在采访中只是简单地呼吁欧洲各国不要让战争扩大化,但没有国家会轻视这位首相的言论。

这可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权力最大的人,要是真的不听英国人的劝告让战争扩大化,谁敢保证英国人会继续如同他们所说的那般,保持着中立的角色呢?

英国人的威胁是很有效果的,至少在明面上,法俄同盟的接触进度确实暂缓了许多。

先不管法国人怕不怕英国,俄国人在此时此刻是真的怕英国。

毕竟俄国和英国的竞争关系众所周知,要是再因为拉拢法国人从而得罪英国,让英国直接干涉这场战争,加入到德奥那方的话,那俄国人真的就没有什么活路了。

而且对于俄国人来说,限制战争规模也并非是一件坏事。

如果参战国家只有德奥vs俄塞的话,虽然俄国处于一定的劣势,但也并非无可救药。

俄国人固然能够拉拢来法国,但奥匈帝国这边好像也能拉来许多盟友。与奥匈帝国有着不为人知的条约的意大利,以及在战争还未爆发之前就对奥匈帝国表达支持的西班牙,这两个可同样都是列强的级别。

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综合实力虽然比不上法俄这样的超级列强,但要是多打一的局面那结果可就不一定了。

再加上英国人似有似无的威胁,成功让俄国人决定将战争规模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不打算掀起一次覆盖整个欧洲的超级大战。

和俄国有着同样决定的,还有德国以及奥匈帝国。

说实在的,俄国和法国慢慢靠近的消息可是吓坏了奥匈帝国。哪怕是曾经击败法国的德意志帝国,在听到法俄有可能联合的消息的时候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虽然欧洲人常说五大列强,但实际上更被人认可的是四大列强的说法。四大列强分别是英法德俄,这四个国家在工业,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列强。

要是让四大列强之中的两个结成同盟,除非剩下两个也结成同盟,否则单靠一个超级列强的力量是很难抵抗他们的。

德奥同盟明显不是法俄同盟的对手。除非德国人还能拉拢来意大利和西班牙,靠着四打二的局面或许才能打赢。

正因为参战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变得不可控制,再加上英国人明里暗里的威胁,最终导致这场战争还真的就局限在四个国家的范围之内。

虽然只有四个国家参与这场战争,但其中三个国家都是列强。战争的规模虽然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理论上来说这也完全算得上是一场大型战争。

在战争爆发以来,奥匈帝国也是联系过西班牙的。不只是奥匈帝国政府在联系西班牙政府,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在联系着卡洛,询问西班牙能否加入战争帮助奥匈帝国。

本来卡洛是采用拖字诀的,打算等到英国人表态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决断。既然英国政府已经有了态度,卡洛自然也不会再拖着了。

英国政府表态的第2天,1889年2月18日,卡洛召见了奥匈帝国驻马德里大使,向其表达了西班牙方面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首先,西班牙王室和政府是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作战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西班牙并不能加入到这场战争当中,其中自然也包括英国首相在前一天表达的态度。

不过因为西班牙和奥匈帝国的盟友关系,西班牙仍然愿意为奥匈帝国提供任何物资资源,并且是以战争之前的市场价提供。

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战争到目前为止也就爆发了几天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战略物资的价格是越来越高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粮食,医疗物资和武器装备,弹药等等,这些物资未来的价格绝对会不断攀升。西班牙能够以战前的市场价向奥匈帝国出售这些物资,这其实已经尽了盟友的本分了。

毕竟在战争阶段,各种物资价格的增长是相当迅速的。这可不是平时几成几成的增长,战争阶段的物资价格增长很有可能是翻倍甚至数倍的增长,这其中的价格差距也是相当巨大的。

当然,卡洛愿意以战前成本价的价格向奥匈帝国出售物资,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盟友关系。

主要还是欧洲参战的列强并不多,英法这两个主要列强并没有参战,他们肯定也不会放过在战争中大赚一笔的好机会。

这么一来,战争中物价虽然会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也应该有限。西班牙保持战争前的市场价出售物资,虽然赚的会少一点,但却能获得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好感,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

除了卡洛承诺向奥匈帝国以战前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物资之外,卡洛还让西班牙政府与奥匈帝国达成了一份军事协议。

这份军事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西班牙国防部将会向巴尔干半岛的主战场派遣军事观察团,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这场战争,并且对各国的战争行动取长补短。

军事观察团也不是陌生的词汇了,奥匈帝国方面对此也没有拒绝。

卡洛派遣军事观察团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让西班牙军队好好的观察欧洲这场列强之间的战争,学习各国在军事方面比较优秀的思想和战略部署。

虽然西班牙在与非洲土著的作战过程当中发挥了相当优秀的战斗力,但敌人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非洲土著,和欧洲列强是完全不一样的。

西班牙军队并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这种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该派遣观察团的还是要派遣的。

除了派遣军事观察团之外,西班牙还免费向奥匈帝国赠送了一批步枪和火炮以及配套的子弹炮弹。

赠送这批武器装备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奥匈帝国测试这批装备的实用性。还是那句话,非洲战场的环境和欧洲战场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对土著的作战可以马虎大意,但对欧洲各国的作战必须小心谨慎。

奥匈帝国方面自然也明白西班牙免费赠送这批武器装备的想法。但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样一批免费的武器装备,不要白不要。

在与奥匈帝国达成相关的合作协议之后,西班牙政府也向外界透露了自己的态度。和英国首相的态度差不多,西班牙政府也倡导战争双方冷静下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