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4章 新总督到任(2 / 2)参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锡良是蒙古镶蓝旗人,曾在山西任知县,后来又任直隶州的知州、候补知府等职。

此人在山西任职二十年,以廉洁、仁爱、为官认真、作风朴实而著称,据说是深受山西百姓爱戴。

锡良一到吉林城,立刻各处视察,这几年吉林在曲绍扬等官员的治理下,发展的非常不错。

城中心街路平整干净、四通八达,街路两旁安装了路灯,商铺栉次鳞比、繁华热闹。

外围工厂林立,各类产业聚集,经济发达。

身穿统一制服的巡警,在街面巡逻维持着治安,目之所及,各处皆井然有序。

锡良在吉林城停留数日,之后又在曲绍扬等人的陪同下,去了长春、哈尔滨等城市。

还亲自视察了各处铁路、学堂、工厂、农场等地,深入了解吉省各地百姓生活、经济状况等。

“好,好,难怪徐大人对曲大人称赞有加。

曲大人年纪轻轻,就能将吉省管理的井然有序,工、农、商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实属难得啊。

若朝中都是曲大人这等能臣干吏,又何愁我大清不兴?”

视察结束后,锡良对吉省取得的各项成绩十分满意,更是对巡抚曲绍扬赞赏有加。

“大人夸奖,下官愧不敢当,下官也是仰仗各位大人的指点提携,听命行事罢了。”

上官的夸奖,听听就是了,前往别往心里去。

曲绍扬自谦一番,又夸了夸省府一众官员们,让他们也在总督跟前儿露露脸。

最后,大家伙儿都十分满意。

吉林巡视结束,锡良又带人去了黑省。

陈允哲那边早就接到了消息。但是他才到任不久,省府一切事务也刚刚熟悉理顺,自然无法与吉省相比。

好在陈允哲应对得宜,锡良也没挑出什么毛病来,在黑省停留数日后,返回奉天。

送走了锡良一行,行省公署一切事务恢复正常。

陈彦川等人,也该收拾行囊,出发前往德国和倭国留学了。

这一批出国的孩子里面,有曲河家的振生、曲福家的振义,还有陈彦川、陈静雅兄妹。

更多的,是当初跟随曲绍扬抗倭,阵亡将士的遗孤们。

当初曲绍扬就承诺过,这些人的孩子,他负责培养成材。

只要孩子们肯学、认学,曲绍扬会一直供他们读书,甚至出国留学。

还别说,这些孩子里头真有不少成器的,学习不错。

曲绍扬也践行诺言,按照他们的成绩和想法,把孩子们安排到实业、师范、医学等相关学堂里学习。

其中比较拔尖儿的,则是选派到国外去留学。

不光是这些人,像林兴家、林兴业、江春福、周传勇、郑铁柱、李政文等各家的孩子们,基本上也都到了年龄。

学习好的就进学堂继续念书,或者出国留学,学习差的就安排到武备学堂,或者直接进定边军、各地衙门等安排个差事慢慢历练。

这些都是曲绍扬的亲信,也是未来的希望。

把这些孩子放到适合的位置上培养成材,将来都会是建设东北的骨干。

这几年各国争相与清廷合作,吸引中国学生前去学习。

而且曲家跟英、美、德、法等国都有很多合作,送孩子们出国留学不算啥难事儿,留学名额逐年递增。

基本上,派往英、美、德三国的学生比较多,其次是法国。

至于倭国,只有前两年往那边派了些学生,最近基本上都不去倭国了。

为此,倭国驻长春领事,还曾经找过曲绍扬,想要加强跟吉省的相关合作,曲绍扬哼哈应付过去了。

振生、振义,还有彦川和静雅都出国了,等振武中学毕业,也要去奉天讲武堂。

家里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长大,都飞出去了,陈秀芸每每想起来,难免不舍,心里空落落的。

好在,振凯、佳欣、振祥这几个也渐渐大了,正是招猫逗狗,四处惹祸的年纪。

家里成天鸡飞狗跳,别提多热闹了,陈秀芸一忙起来,也就忘了伤感。

五月二十,延吉百草沟,倭国宪兵手持枪械闯入居民家中行凶,击伤一人,其余两人逃走。

此事引起同村百姓的不满,联防会与倭军宪兵起了冲突,打伤宪兵一人。

延边镇守使韩登举、延边军务帮办吴禄贞得知消息后,立即带兵前往,严防倭军报复,双方针锋相对,互不想让。

面对倭人咄咄相逼,韩、吴二人毫不退让。

并声明此次乃倭军先行骚扰百姓之举,百草沟的百姓不得已反抗,罪责不在百姓,而在倭军。

二人表示,倭军必须道歉,并赔偿百姓损失。

二人率兵与倭军对峙的同时,也奏禀东三省总督和吉林巡抚,倭军近期多次多次强占民地、骚扰百姓、肆意开枪伤人。

当地百姓实在是忍无可忍,才会奋起反击的。

二人恳请东三省总督锡良,转请清廷外务部,与倭使严正交涉。

曲绍扬接到奏报后,立刻向百草沟、三道沟等地增兵,向倭方施加压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也抓紧时间奏报朝廷。

锡良这头也接到了消息,立即电请外务部,与倭国使臣严正交涉,必须赔偿延边百姓损失,并道歉。

倭方态度强硬,自然不肯同意这些要求,双方使臣唇枪舌剑、言语交锋,几次谈判也没能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

对此,曲绍扬并不例外。

清廷腐败,也就抓叛党,鱼肉百姓有能耐,对外,素来都软弱无能。

指望他们,基本上就是白扯。

但是上头没有明确指令,曲绍扬也不能轻举妄动,一旦引发两国战事,他承担不起后果。

因此,曲绍扬只能往延边地带增兵,保护当地百姓,严防倭军闹事。

由于曲绍扬对倭的态度一直都很强硬,而且此次又派了不少兵马镇场子,倭军方面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对峙,谁也不肯退让。

后来,还是朝廷出面,补偿了遭受损失的百姓,又不知怎么安抚住了倭军,这件事才算暂时平息。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