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省。
西部的雪域高原边缘。
巨大的海螺沟冰川的1号冰川周围,几艘工程飞艇将一个个巨大的泡沫硅构件吊运过来,然后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准确将构件放在冰川两侧的山体之中。
这个项目与一般的大型工程建筑物不太一样。
具体不同之处,在于该工程的构筑物没有建设地基,甚至连地质勘探都没有做。
之所以没有建设地基,也没有做地质勘探,这也是一部分泡沫硅材料为基础的建筑物,才可以实现的新建设方案。
因为泡沫硅构件打造的构筑物,其整体重量非常轻,强度也非常高,因此可以实现无地基、无勘探的建设。
打一个比喻,眼前这个泡沫硅构筑物就宛如一个扣在冰川上的大盖子。
因此地基反而是拖累,因为要建设地基,那就意味着整个构筑物需要和地基进行刚性连接,一旦冰川出现地质移动,必然会挤压和侵蚀地基,从而导致整个构件向低洼处滑动。
反而放弃地基的建设方案,由于整个构筑物是靠与周围地形的不规则轮廓卡合,实现位置的固定,这会更加稳定。
此时海螺沟冰川的1号冰川,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被泡沫硅构筑物覆盖。
这些构筑物只是骨架,在骨架上有很多施工人员在安装可伸缩的碳化硅光伏薄膜。
其中大约五分之一的骨架已经铺设好了碳化硅光伏薄膜。
这些光伏薄膜此时正在源源不断发电,同时将碳化硅薄膜的基层薄膜涂白,其对太阳光的反射率和冰块的太阳光反射率差不多。
显然这个项目不单单是为了光伏发电,也是为了保护冰川,同时为了稳定雪域高原的气候。
要知道,全球目前有四个大型冰区。
分别是:南极洲冰盖区、格陵兰岛冰盖区、北冰洋冰盖区、雪域高原冰川区。
受到极端天气影响,这些冰盖冰川都在加速消融之中。
从某种程度来看,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上升,后果就是海洋蒸发量增加,一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会增加一部分地区会干旱。
目前的大趋势来看,东亚由于地形原因,未来将成为洪涝灾害、干旱灾害交替出现的区域。
那要如何压制极端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中科院就有一个团队想到了之前在渝市测试的光伏飞艇,由光伏飞艇衍生出来的遮阳伞计划,确实可以改变局部小气候,如果面积足够大,说不定可以直接改变全球气候。
这个团队核心是王鼎博士,他此时就在海螺沟冰川的施工现场。
放下望远镜,王鼎博士转过头看向工程负责人常兴华:“常经理,工程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常兴华思考片刻,然后谨慎地回道:“这要看邺城构件厂那边的供货速度,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一号冰川大概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全部竣工。”
“两个月?也是九月份?”
“差不多。”
“我明白了。”王鼎博士继续眺望着远方的冰川。
这个项目就是为了验证他的设想,才开启的大工程,他自然非常关心,好在官方比较给力,比起遮阳伞计划这种充满了不确定的项目,人造冰川项目的风险不大。
因为人造冰川项目覆盖的区域,都是存在冰川,或者之前存在过冰川的区域,这些区域本来就会反射太阳光。
而且由于不需要打地基和地质勘探,因此工程整体成本下降了非常多,大概只有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三分之一左右。
当然,那些光伏薄膜每天可以发不少电,同时可以实现冰川的保温从而减少夏季的冰川消融规模,冬季一旦下雨或者下雪,光伏薄膜会全部收缩起来,让雨雪堆积在冰川上,继续增加冰川的冰储量。
要知道,目前整个海螺沟冰川一共拥有大约330亿立方米淡水。
但这还不是海螺沟冰川的巅峰,其在巅峰时期的冰川规模,大约含有1080亿立方米淡水。
也就是说,要让海螺沟冰川恢复到巅峰时期,至少还要增加750亿立方米的淡水。
王鼎自然不敢奢望海螺沟冰川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巅峰时期,但至少不能继续加速消融了。
虽然冰川加速消融,会在短时间内加大长江黄河的年径流量,但这种增量是不可持续的,大概只能增加几十年。
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估计不用十几年,海螺沟冰川就会彻底消失,一旦海螺沟冰川彻底消失,后果就是雪域高原的气温迅速上升,本来就没有多少降雨的雪域高原,很快就会陷入干旱之中,导致高原荒漠化加速发展。
同时陆地的冰川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光带来的热量,这又会继续加速全球变暖。
因此现阶段,王鼎团队的人造冰川项目,就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冰川,同时实现冰川的规模恢复,同时利用覆盖不错的光伏薄膜反射太阳光,实现类似于冰川调节局部气候的效果。
反正这些冰川覆盖区,本来就会反射太阳光,因此采用光伏薄膜进行替代,可以一举两得。
一方面保护了冰川,让冰川可以继续扩大规模。
另一方面又让局部气候恢复到一个比较好的阶段。
今年七月份的蜀省降雨量非常大,比往年多了近27%左右。
这导致长江的水量充沛,甚至出现局部溢出的情况,说白了就是有一部分地方发生了洪涝灾害。
这个时候,如果雪域高原的冰川融水还在加大,这会让长江的蓄洪压力不断加大。
因此如果可以控制冰川的消融速度,这就可以进一步调控长江的季节性流量。
海螺沟冰川的人造冰川项目,目前仅仅是实验项目,如果今年测试效果还可以,官方准备大规模投资建设这种人造冰川。
反正现在全球变暖,国内的东部地区,甚至是西北地区,年降雨量都在增加,这个时候反而是培育冰川的大好时机。
毕竟下游水量充沛,那这些作为上游的冰川融水就可以减少了,甚至可以不需要。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