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收购ima公司,布局未来
前世的经验告诉鬼野武,ima技术就代表了电影产业的未来,至少也是未来之一。
《阿凡达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人认为第一部使用这项技术拍摄的电影就是《阿凡达。
其实这说法是错误的。
不说好莱坞,单说华国内地,第一部引进的3d电影是08年的《地心历险记。
当时在内地只有86块3d屏幕的情况下,一举拿下了6800万的票房,已经是非常厉害的数字了。
而09年的《飞屋环游记也是3d电影,结果拿下9000多万票房。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内地市场对3d电影的认可接受度!
内地如此,国外亦是如此,毕竟没人是傻瓜,更好的视听效果自然让人趋之若鹜。
当然。
无可否认的是,《阿凡达的诞生促进和加速了3d屏幕与电影的井喷,让更多人认识到3d电影。
而在阿凡达出现之前可没几个人知道这项技术,在当时这是资深影迷才会关注的东西。
不过在业内这却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否则ima公司也无法做到上市的程度。
奈何它的前景却并不乐观,因为它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太贵了!
首先在拍摄方面,一台ima电影摄像机的售价就高达500万美元,这倒不是ima公司利欲熏心,故意将摄影机的价格定的如此昂贵。
而是一台ima电影摄影机的确需要这么高的成本,甚至500万一台的价格那都是成本价,是官方为了推广ima摄影技术而不得不开出的低价,否则根本没有片商会投入巨资购买这样的摄影机。
毕竟这是一台光是操作就需要8个人来进行配合的摄影机,而拍摄一部ima电影,最少需要4台这样的摄影机来进行配合。
所以光是在摄影机上的投资成本,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00万美元了。
更别说这2000万美元的摄影机还需要32名专业的技术人员,这背后的工资也至少得几十万美元。
摄影机方面的昂贵还只是一部分,在电影拍摄完毕之后,进行后期制作的费用同样是巨大的。
首先ima摄影机因为采用的摄影技术,以及最终的呈现效果与传统的电影画面完全不同,所以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后期制作。
除了画面之外,声光电方面的需求也是全新的。
不但需要三倍以上的后期制作人力,而且这些人还得提前进行ima技术培训,否则连如何使用专用软件进行操作都搞不定。
最后假如片方舍得拿巨资搞定这两个问题的话,那ima电影还是无法上映,因为全世界根本没有能够支持ima电影上映的电影院。
即使是在十年后的2004年,全世界也只有一家电影院能够放映ima电影,这家电影院就在ima公司的总部,是后者自己打造出来的影院。
最后哪怕是等到《阿凡达上映的2009年,全球真正意义上的ima影院都只有不到100家。
如果一部电影只有100家影院能够播放的话,那即便是全球的奥斯卡导演凑在一起拍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票房也顶多就是几百万而已,本钱都赚不回来。
有人可能会反驳了,这不对呀,我们当初不是已经在电影院看了《阿凡达吗?这难道不是看的ima电影吗?
说对了,那根本不是ima电影。
在2009年电影上映的时候,全华国只有三家电影院是真正意义上的ima电影,帝都两家,魔都一家,除此之外就没了。
凡是自认为自己看了ima版本的阿凡达的观众,其实看的都只是3d版本而已。
也就是戴个3d眼镜,让你稍微感受一下字幕浮出的效果,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了,98%的阿凡达观众,看的都是自以为是的ima版本。
也正是因为如此诸多难以克服的原因,让资本完全不看好ima这家公司。
毕竟你的电影技术再先进,可全球都没有几家能够播放你电影的电影院,那就不会有导演愿意使用这样的电影技术。
这样就意味着,你的公司就是毫无价值的公司了。
哪怕ima公司其实早在1967年就成立了,期间陆陆续续的推出了10多部早期版本的,具有实验性质的ima电影,但公司始终都处于赔钱的状态。
老板换了一个又一个,赔掉了超过10亿以上的美元,压根就没有产生过任何的盈利。
如此一家注定亏钱的公司,放到资本市场上,如何能够获得投资青睐呢?
因此,如今的ima公司的股票表现简直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
根本就没有投资人对它抱有信心。
而这就是鬼野武的机会!
知道未来的他并不像这个时代的人那样,认为ima技术只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对于它的前景,鬼野武抱以巨大的期望。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世的技术只会越来越成熟,真正的ima电影院也会越来越多。
关键就在于能否抢占先机!
所以ima公司现如今的情况,恰好正是抄底的好时候!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