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 算过关了吗?(4K)(1 / 2)半纸情书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算过关了吗?4k

客厅里。

陈景乐泡上热茶:“条件有限,还请见谅。”

“无妨。”

李启光摆摆手,看着眼前的青年:“你好像,并不感到意外?”

陈景乐微微一笑:“要说一点都没,那肯定是假的,只能说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吧。”

刚看到那辆迈巴赫,确实有点意外。

仅仅有点。

如果是几年前,陈景乐多半会感到紧张,现在嘛,心态平稳很多,人也更自信了。

自信的来源,是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

他现在可以不依靠任何人,就能够达成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即便李北星家里再有钱,都跟他没关系,他又不打算当上门女婿。

至于情理之中……

跟有钱人家大小姐谈恋爱,人家爸妈但凡上心一点,都不至于不管不问。

更别说先前李北星就透露过,她爸妈管得比较严。

只是陈景乐没想到,跟未来岳父,会是以这样的形式见面。

唔,李老师应该不知情吧?

好在他并不心虚。

李启光对他这份不似伪装的平稳气度,暗暗点头。

并没有未来老丈人跟未来女婿见面,分外眼红的情况。

他又不是傻的。

以后大概率会是一家人,哪可能上来就给人脸色看,这不是给自己以及女儿找麻烦吗?

即便做不成一家人,也没有平白无故树敌的道理。

他今天过来,确实存了点别的心思。

纸面信息搜集再多,都不如切切实实见上一面。

这不,初次见面,陈景乐就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惊喜。

在同龄人里头,能有这份沉稳气度的,并不多见,即便是一些从小见多识广的富二代。

富二代的底气,往往来源于他们的家庭,而陈景乐的底气来源,又是什么呢?

仅仅是他在书法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吗?

……

李启光目光简单环视一圈屋内装修设计:“听说这套房子,是你自己钱盖的?”

陈景乐猜不准对方来意,干脆顺着对方的话题往下聊:“我出了大部分吧,我爸妈也拿了一些钱,只是他们都在外地,从设计到动工再到装修,都是我负责找人来做。”

李启光不置可否:“为什么不买商品房?你家这边,好像没有城区读书名额吧?”

陈景乐微笑回答:“我这个人喜欢安静,之前在省城租房,上下左右邻居发出的噪音,让我不堪其扰,即便关上窗户都无法完全隔绝,思来想去,还是独栋更适合我。再就是前两年房价,处于一个高峰期,加上2015年以来房地产商为了赶工期,工程多粗制滥造,单就江北的楼盘都爆出不少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我最后还是决定在老家盖房。”

“至于小孩城区读书名额,目前江北已经取消学区房限制,加上新生人口暴跌的趋势,即便是最爱生孩子的江北也不能幸免,2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2年的11%,降到了7%,这个跌幅是很夸张的。今年是龙年,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出生率或许会有所反弹,但大趋势不可避免。因此我并不担心未来孩子的读书名额问题。再不行就换座城市,反正江北的教育资源,放在整个南东省,即便不是倒数,也好不到哪去,并不是多好的选择。”

问题回答思维清晰,条理清楚,有理有据,语速不快不慢,没有磕磕巴巴。

再次让李启光对他刮目相看。

这份临场反应能力跟表达能力,还是可以的。

微微颔首之余,又说:“很多人都是选择农村老家盖一套,城里再买一套。”

包括李启光自己也是。

虽然在城里安了家,但农村的根不能丢。

陈景乐却摇摇头:“暂时没有这个打算。一个是不看好当前的楼市,感觉离真正的价值回归,还有一段距离。其次小孩读书什么的,早着呢,这起码五年后的事了,现在买的话,意味着房子需要空置五年,太浪费。再就是我手上的存款有限,并不打算拿来置业,万一遇到特殊情况,想要变现,就难了。”

他是实话实说,并没有打算啧遮遮掩掩,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不然一个谎言会需要更多谎言来圆。

在对方这样的人面前,但凡有半点说谎的意图,人家一眼就能看穿,徒增笑料罢。

李启光定定看了他几秒:“那你有没有怨过父母没有给你一个更好的家庭条件?”

陈景乐微愣,随即笑说:“他们已经尽了他们的最大努力,给了他们能给到的最好的,还要怎样?勤劳致富,是有前置条件的,不然这世上的有钱人,应该是广大工农才对。再就是,世上很多事情并非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人要学会接受父母的平庸,同样的,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庸,若干年后,还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庸。”

李启光微微点头:“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陈景乐笑说:“多赚钱,多存钱,争取存够钱后和喜欢的人结婚生子,然后早点退休,享受生活,家人身体健康。没了。”

李启光眉头一皱:“你这个年纪,能存下多少钱?你这点钱能干什么?”

这是在质疑自己有没有能力让李北星幸福吗?

陈景乐笑呵呵回答:“还好吧,我上个月赚了20万,这个月赚了30万,虽然不能保证每个月都有这么多,但平均下来,一年100万我觉得还是能做到的。对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每年100万,足以让我实现财富自由,早点退休去享受人生。”

虽然这点钱在开迈巴赫的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有点像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但至少证明,他不是真的一无所有。

果然,

李启光一听,当即愣住。

显然他收集的信息有所遗漏,没想到这小子赚钱能力比想象中的要强不少,他在陈景乐这个年纪,可没本事做到年入百万。

回过神来,再度微微颔首。

虽然年入百万对他这个级别来说,不算什么,但不能就此否认别人的努力跟本事。

白手起家有多难,他再清楚不过。

李启光转而问道:“有没有想过捧铁饭碗?”

“你是说仕途么?”

“嗯。”

“以前想过,后来发现不适合我。我太认死理,混不好的。而且现在也不是以前,可以选个冷门岗,喝茶看报一整天。”陈景乐沉吟道。

“如果说需要你去呢?”李启光看着他。

陈景乐摇头:“还是那句话,不适合。”

李启光没再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行。”

顿了顿,又问:“你算是长期在农村生活,你对以后农村发展怎么看?”

这话题跃度有点大啊,整得跟公考面试似的。

陈景乐想了想:“那我就从三农角度简单概括一下吧。农业方面,大概率是继续推进规模化工业化种植,保证产量自给自足,防止被别人卡脖子。农村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完善基础建设,再结合互联网等新时代渠道,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多条腿走路。农民转型职业工人,能在城里安家落户最好,不能就早点回流农村建设,姑且算新一轮下乡,让农村给庞大的就业压力托底。以上是我个人浅见。”

有没有感觉陈景乐说的这种情况下很熟悉?

熟悉就对了,中学历史课本上有提到过,历史上也发生过。

所以,历史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这话真没说错。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