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3章 卧龙得水,孔明掌权(2 / 2)落花时节不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曹操在北,虎视眈眈,若乘虚来攻,何以御之?”

“此其三患也。”

“有此三患,故瑜斗胆恳请吴侯,权且忍耐一时。”

“昔勾践事吴,终灭强敌。”

“高祖让汉中,卒成帝业。”

“今当效之,遣使修好,阳让庐江。”

“我等可一面厚抚荆民,阴结豪强。”

“训练水军,伺机而动。”

“齐必懈而不备,我可专意经营。”

“待时而动,进退在我。”

“他日若取庐江,当如探囊。”

“欲伐中原,亦可扬帆。”

“若此刻轻启战端,是弃万全之策,行冒险之举也!”

“臣非怯战,实为社稷计。”

“周瑜惶恐再拜。”

“伏惟君侯察之。”

“建安十二年春。”

孙权得其书,见周瑜无意收复庐江,心中大感不悦。

至少对孙权而言,庐江是比荆州更重要些的。

因为庐江,孙权可以直接控制。

而荆州作为飞地,孙权根本控制不了。

兼之吴军特殊的授兵制度,将领本身就有很大的权力。

如何理解孙吴的军队组成呢?

其实,可以理解为孙吴就是一个大军阀。

他手下的将领,全都是大大小小的小军阀。

这些小军阀明面上得听孙权的,但自己却有独自的兵。

这些兵的装备、人员补充都是由他们自己负责。

再直观一点,可以理解为历史上曹魏和臧霸的关系。

由于曹操在徐州干的“好事”,徐州人不服曹操统治。

曹操只能将徐州托管给臧霸。

臧霸明面上是曹操的下属,但自己却是军政一把抓。

曹魏让出兵,他也是真出兵。

但曹魏能不能做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两说了。

毕竟臧霸手里有兵,曹魏也得掂量掂量这样做会不会逼反臧霸。

如此一来,就好理解孙氏与吴军将领们之间的关系了。

也能够理解孙权,为什么这么不放心周瑜在荆州独自领兵了。

孙权对周瑜是以“兄礼事之”不假。

但还是那句话,当你身处高位的时候。

对很多事物的判断,都有可能被手下人给裹挟。

周瑜手下的那帮将领,可全是拥有兵权的。

“周郎劝我,不取庐江。”

“不知公等以为如何?”

因为知道周瑜说的有道理,毕竟人家是真的从战略角度分析的。

但这不符合孙权个人的君主利益,他也不好明着发作。

只能将周瑜之书传示众人,试探群臣是什么心意了。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明便孙权是什么意思。

于是只得纷纷说道:

“我等皆以为周都督所言,甚合事宜。”

“目今齐国如日中天,刘备少说拥有百万之众。”

“吴地太小,绝非齐人敌手。”

“今已得荆州,可以将庐江之地,尽数让与齐人。”

“以此取刘备欢心,示好齐国。”

嗯……

孙权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一丝丝高兴。

他心理暗自感叹,满堂诸臣,怎么就没有一个懂他心思的人呢?

我东吴的人才都到哪里去了!

“……此事,且容后再做商议。”

孙权一挥衣袍,撩衣离去。

独留群臣在堂中面面相觑。

见孙权走了,众人乃窃窃私语地说道:

“适才莫非我等说错了话,吴侯心中不满乎?”

“……这这这,荆州比之庐江,富庶许多。”

“况荆州水军又为天下第一水师,吴侯奈何不悦?”

众人摊摊手,都表示不解。

……

话分两头,

却说周瑜使吕范出使夏口,面见诸葛亮。

诸葛亮接见,双方各自叙礼毕。

吕范见诸葛亮器宇轩昂,容貌甚伟,心中暗暗奇之。

这不禁让他联想到了,当年初见李翊时的情景。

当时自己是陪着孙策,乘船去广陵找陈登谈判。

那时初见李翊,亦如这般丰神俊秀,湛然若神。

只是希望诸葛亮不要像李翊那样难缠才好。

吕范心中默默祈祷,然后开门见山,道明自己的来意。

不过是以厉声责问的方式,先发制人。

“齐吴本为盟好,今公等无故袭我庐江,此何理也?”

诸葛亮从容对之,答曰:

“此乃下邳之议,亮不过江夏一吏耳。”

“范君欲知究竟,何不亲诣下邳问之?”

嘶……

仅一句话,吕范就直摇头,心下已知此人十分难缠。

他心里暗忖:

“此去下邳,往返经月,显是此辈推诿之计。”

“吾奉命来此,岂可继续迁延日月?”

“只管将都督交代之事办好,再做商议。”

于是,乃正色说道:

“纵有千般缘由,袭取盟邦城池,终是背信之举。”

“然我吴人宽宏,不欲深究——”

话还未说完,

忽然拂袖而起,厉声叱道:

“君此言谬矣!”

“吾主刘玄德,汉室之胄,受诏镇东。”

“天下郡县,莫非汉土。”

“今收庐江,乃奉王命行天讨,何谓背盟?”

“况当年孙讨逆袭取江东之地时,亦未尝奉诏。”

“今何独责我齐国乎?”

面对吕范的发难,诸葛亮立马先站在汉室的制高点上。

然后又翻你们前领导的旧账。

当年孙策起兵时,本来在江东打仗就属于“作乱”。

人刘繇、王朗都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奉诏到地方去赴任的。

你孙策打他们的土地,本就不合法。

若是要我们还庐江之地,那你们岂不是该连吴地都该全部吐出来?

吕范被怼的哑口无言,心下也知,自己要吵肯定是吵不过诸葛亮的。

并且他此来,其实是想找齐国松口,即有求于人家。

继续相逼,这事儿也不好办了。

吕范无奈,只得说道:

“……也罢,既然孔明先生这般说了,在下也不多言。”

“某此来,也非是为了庐江之事而来。”

“而是为了荆州之事前来。”

“当初周都督在夏口时,孔明先生曾许诺,绝对不会出兵干涉荆州事务。”

“不知此言还当真否?”

诸葛亮一摇羽扇,淡淡道:

“……不错,亮奉命在此,确实不打算干涉荆州之事。”

“况李相在时,已将江夏之兵,大半带走。”

“况亮手中已无更多兵力,可以进取荆州,君大可放心。”

吕范暗自翻个白眼,心想你们江夏当然没兵了。

都被李翊拉到去打庐江去了。

虽然诸葛亮确实没向荆州动兵,但还是需要再确认一下。

吕范又道:

“今周都督与三军将士,日夜不休,才拿下南郡。”

“不知先生能否向齐王上表,为我军求一个南郡太守之位?”

荆州牧之位,吕范犹豫了一下,到底是没说出口。

而是改为了就要南郡。

其实东吴只要想,完全可以自领南郡太守,甚至是荆州牧。

汉末诸侯都是这么干的。

但还是那句话,找刘备要南郡太守之位,只是为了试探他的态度。

为了维持孙刘同盟,咱们是否是要通过庐江与南郡之间进行一场利益交换?

吕范见诸葛亮不答,乃屈身谢罪道:

“仆诚不敏,冒犯尊颜。”

“然两国交好,必有所求。”

“敢问孔明,齐所欲者何?”

你们齐国到底想要什么,给个痛快话吧!

诸葛亮羽扇徐摇,对曰:

“陈征南慕淮南久矣。”

“今取庐江,正欲合淮南之地为一耳。“

吕范见其语稍和,乃稍安,复问曰:

“今吴师已下荆州,其地当归我乎?”

诸葛亮淡然答曰:

“此非亮所能专,当待下邳庙算。”

这不是我的职能范围,您还是慢慢等齐国上面那群大佬回消息吧。

吕范又如何能等到那时,再拜道:

“齐王既遣足下来江南,必有所托。”

“君能为我谋乎?愿得荆州牧或南郡守印绶。”

“庶几返报周都督,范乃不负使命。”

诸葛亮目视江波,但笑而不答。

江风骤起,吹动两岸旌旗,猎猎作声。

吕范心灰意冷,万没想到此一行竟是如此结果。

于是,落寞地向诸葛亮辞行。

诸葛亮再三挽留,吕范颓然道:

“常言道,使命必达。”

“今未完成使命,吾之罪也。”

于是,告别诸葛亮,乘舟船回去了。

见其远去,一人自身后走来。

“不知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

诸葛亮回眸视之,乃兖州人伊籍也。

刘备明确说要将荆州之事尽付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到江夏之后,也开始大量启用当地的人才,扶持自己的亲信上来。

毕竟一味地用齐国老臣,诸葛亮根本压不住。

还是得自己亲自提拔些人上来,自己这个领导才好工作。

而伊籍正是这其中一员。

他本是刘表旧臣,刘表死后,随刘琦到江夏。

等诸葛亮到后,便被征辟入府,做了一个从事。

“……机伯以为当如何做?”

诸葛亮主动给下属表现的机会,提问道。

伊籍应声道:

“今周瑜已下荆州,想必孙权在吴地必是坐立不安。”

“我等可使人散布流言,说周瑜欲在荆州拥兵自重。”

“然后阴遣将士,扮作吴兵,截断夏口之水。”

“让吴地之人误以为是周瑜所为。”

“孙权少主即位,必大忌不已。”

“届时,周瑜便不得不来与我等商谈。”

当孙权的压力真的施加下来以后,周瑜肯定拿不稳手上的荆州。

但白白送出去也可惜,到时候就只能是“贱卖”给齐国了。

毕竟除了齐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买家可以接手荆州。

比如曹操,他没有土地与孙吴接壤,你拿什么去跟他换?

刘璋、张鲁更是同理。

只有刘备,地域幅员辽阔,横跨南北。

只有他才能满足东吴“贱卖”荆州的需求。

“……机伯之言,正合我意。”

“向者李相在时,亦言及此事。”

“公可照此事办理,勿要有差池。”

诸葛亮肯定伊籍的才智,又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

方案既然是你提的,那么也由你来完成。

最后升职加薪一条龙,自是不在话下。

“……喏。”

伊籍欣然领命,躬身退去。

然后使人在荆州之地,大肆散布流言,言说周瑜南郡拥兵自重,欲要自立。

一时间,荆扬之地,人心惶惶。

有人要寝食难安了。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