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不知何时已经悄悄地从雪山的东边冒出了头,它穿越雪山渐渐地升起来了,雪山反射出一缕缕金色的光芒照耀在崆峒道观的大门之上。
这座崆峒道观坐落在祁连山的雪线之下,四周是茂密的针叶林,一条小路蜿蜒地穿过针叶林带直通道观,站在门口,可以清楚地看到四个醒目的大字:“崆峒道观”。
几年前,为了躲避兵祸,崆峒门掌门梅姑带领女弟子西迁至此,从最初的三间小庙发展为六进六十多间房屋的中等庙宇。这是一个当时居住在庙观中的一个孙姓香客耗时一年捐建而成的。
这座庙宇就地取材,以石头铸底,用松柏板材依山搭建而成。可以说是木质房屋为主,房屋都是一层建筑,但所依据的地势不同,所以站在大门口向后看,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房屋,如同阶梯一样,一进比一进高。
这座庙观从结构上又被分为三部分,最前面的两排是道观,是道姑们讲经论道、接受香客的上香、捐献,为香客提供服务的地方中间的一进的院子是一块宽敞的平地,道姑们进行练武操演的地方,被叫做操演堂最后面的三进是那孙姓香客建筑的俗务堂,是为前来上香的香客设置的休息、游玩的地方,也是为了庙宇的生存而设置的类似客栈的地方,不过,此时因为天寒地冻,并没有香客居住。倒是那孙姓香客在三个月前带着女儿在此居住,但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失却了踪迹。
这三处组成了一个建筑的整体,但彼此之间又有明显的间隔,每一部分之间仅有角门想通,这座道观被掩映在树林之中,若不是刻意寻找,并不容易被发现。
这一天是道观的大喜日子,掌门梅姑的得意弟子李飞雪出嫁的日子。
这道家圣地本来不允许婚嫁,但自从梅姑带领女弟子迁移至此后,就变革了这里的规矩,一方面长期战乱,人丁凋零,这梅姑唯恐道观后继乏人,所以允许弟子出嫁后以俗家弟子的身份参与道观事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梅姑几十年古佛青灯,拒绝了追求自己多年的表哥,也就是那个捐建庙观的孙姓香客,忽一日看到他带着女儿前来,自己心中的失落感顿生,大大地动摇了自己一直坚守的洁身向佛的信仰,所以她不惧世俗的眼光,对道观进行了颠覆式的改变,这次的嫁徒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幽居深山,并没有山外宾客前来,道贺和帮忙的就是昨晚刚刚避居于此地的200多名官奴。这些官奴听到消息后,很快地传播开来,一方面是其中的一名官奴之身的龙姓女子出嫁,自己这些人相当于是娘家人的身份,能够以戴罪之身风风光光地出嫁,自然让这些官奴激动不已另一方面,是道观的道姑出嫁,一帮人都是借住在道观的屋檐下,自然要为道观出人出力。同时,听说这新郎官是多次救护自己这帮人的那个武艺高强的白衣公子,恩人结婚自然是要尽心尽力。
所以一大早,这些官奴前来道贺随礼的、布置新房的、撰写礼仪的,络绎不绝,虽然她们的礼物都是随身携带的头饰、手镯之类的小玩意,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所以这韩冬琳代表梅姑都一一笑纳。
待到接近中午的时候,婚房、婚仪一切都准备就绪。
鞭炮声响起来了,一阵火药香骤然弥漫在这深山的林中,更为这深山古刹增添了喜庆氛围。
红盖头、大红袍,两个身材略有差异的新娘子从操演堂的另一端走过来,走在前面的瘦削,身材略矮,但步态轻盈端庄,四个官奴女子陪同走在后面的丰盈、身材适中,步态轻快流畅,也有四个道姑陪同。
在他们身后,一大帮看热闹的官奴,喝彩声、祝福声,说笑声,热闹异常。这些官奴,昨天还处在被追捕的惊恐中,今天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看着与自己出声一样的官奴女子出嫁,让他们感到了恍若两重天。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