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九章 元朝崩灭:历史洪流下的人性变迁(1 / 2)抽象派作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色渐深,回到军帐的陆云逸满脸疲惫,

但他有些迫不及待地坐到桌案之前,拿出纸笔。

在经历了这两日的事情之后,

他对于元末明初的人性有了更显著的认识,

他想趁着此刻脑海中思如泉涌,将其记录下来。

陆云逸沉吟片刻,提笔书写:

“元朝,本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在其辉煌与残暴并存的统治下,在历史长河中走向崩灭。

元朝灭亡不仅是政权更迭的标志,还是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深刻变迁。

特别是在洪武初期,新朝建立,

人性中的残暴、嗜杀与解决问题的极端手段尤为突出,

处处带着元朝的影子,这一时期的历史充满复杂与深刻。”

陆云逸渐渐沉寂下去,脸色凝重,身上的疲惫似乎在这一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历史亲历者的肃穆。

“元朝崩灭:

元朝的灭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元朝统治者实施了严格驭民之策,使得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种压迫最终引发了广泛的反抗情绪。

其次,通过在北元王庭中阅读典籍,

我发现,元朝过度依赖蒙古骑兵,忽视了内地军伍的发展,

这也导致在面临内外敌人时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

注:元末叛乱是在边疆地域率先兴起。

再者,元朝经济政策混乱,大量发行钞导致通货膨胀,

如至元通行宝钞、大元通行宝钞、至正通行宝钞,

除钞外,还有诸多铜钱,

如大朝通宝、至元通宝、元贞通宝、大德通宝、至大通宝、至大元宝。

积极发超钞固然使货币贬值,收割民间士绅乡绅以及大商贾的钱财,迫使其钱币流通,

但风险转嫁使得农业生产受损,商业低迷,民间贫困加剧。

朝廷贪腐严重,官僚体系混乱,无法掌控国内局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元朝内压力巨大,

百姓官僚士绅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人人充满戾气,

这一点在北元中有所体现,

他们对待外围的‘罪人’如同蝼蚁,随意打杀,

我曾见过不止一次,草原权贵使用‘罪人’来做活靶子,用来供权贵玩乐。

当然,以北元王妃、乌萨尔汗为代表的北元正统,对于治下百姓有怜悯之心,但无法改变局面。”

“元朝末期的人性表现:

元朝末期,黄金家族以及草原大族的贪婪与残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他们横征暴敛,对百姓进行残酷的税收制度,层层加码之下,

元朝各地都有叛乱,但所采取的镇压手段简单粗暴,一杀了之。

同时,元朝的朝廷贪腐也达到了顶点,

官员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元朝利益,

如北元王庭所记载元顺帝时期,权臣哈麻为了谋取私利,勾结外敌,出卖元朝机密,

导致边疆地区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

元朝末年所展现出来的人性残暴并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以武立国,不重文教的弊病。

初期成吉思皇帝征战四方,试图打下整个天下。

而当时元朝政事统统交给大臣,这也导致了元朝初期混乱以及因为门户私计,没有推行文教的后果。

以秦、汉、唐、宋的历史惯性来看,在立国时没有解决的事,并不能相信后人的智慧。”

“洪武初期的人性变化:

随着今上终结乱世,新立大明,

洪武初期成了一个新旧交替、人性复杂多变的时期。

这一时期,人性中的残暴、嗜杀与解决问题的极端手段尤为显著,

尤其是明初勋贵中,许多人实质上仍保留着元朝时期的性格特征,

残暴嗜杀,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新秩序的渴望与重建的努力,还有一些迫不及待。

这种性格特征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往往选择干脆直接的方法。”

“朝堂:

今上在整顿士风文风、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极端手段。

对待异己或不服从者,往往以杀伐决断结束。

肉体消灭固然能简单地解决问题,

但却会加剧朝廷内部的紧张氛围,也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无奈之举。

人性是复杂的,今上在整顿吏治中行酷烈手段,

但在文教之上却怀柔天下,以文教鼓励生育等来抚平元朝带来的残暴嗜杀,

为了让科举之人从前朝的民变为明国的民,

从洪武六年起停科举,利用在洪武二年所开设的学校培养学生,

直到洪武十七年第一批明国学子学成,才开科取士。

效果显著,洪武十八年二亭将《大诰》传遍天下,用的就是真正大明的学子,

至此,年轻一代经过文教之术,已经初步摆脱了元朝乱世的影响,

这一点在庆州学子以及军中年轻军卒身上有所体现,

他们善良、为国厮杀、只想过上好日子。”

“洪武二十一年,明国大军北伐。

面对明军的强大攻势,作为亲历者,

乌萨尔汗与各路权贵以及两位殿下都表现出了绝望与挣扎。

他们试图通过借助外力,用‘乃蛮部’‘鞑靼部’的军事手段来挽回败局,

但内部的分裂与贪腐使得他们的努力化为泡影,

在乃蛮部台吉‘阿日斯楞’与鞑靼部千夫长‘博尔术’传授兵法之时,

遭到了草原诸多权贵的阻拦,

他们排外,固步自封,

对待新事物远没有两位草原殿下的接受能力。

在北伐过程中,北元军队虽然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意志,

但整体上已经失去人心士气,

具体表现为各自为战,群龙无首,慌忙逃窜。

北元权贵的残暴与无能进一步加剧了人性的堕落与沦丧。

在北伐灭元的战役中,北元百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们对明军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与响应,

最大表现为坐视不理,喜迎王师。

这意味着北元王庭早在迁徙中失去人心,就算没有明军到来,北元王庭也无法维续。”

陆云逸直起腰,长出一口气,拿起一旁茶杯静静饮着,

过了没一会儿,他又提笔书写:

元末明初的人性变化在大明军中得到了最直观地体现:

一:从反抗压迫到追求正义:

“元朝末期,明军的前身主要是农民起义军,

他们因不堪忍受元朝的残暴统治而奋起反抗。

这一过程中,明军将士们的人性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他们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生存而战,更是为了整个中原之地的解放。

这种人性中的觉醒与正义感,在北伐灭元的战役中得到充分体现,

以今上所领的红巾军为例,

每到一处各地城池纷纷开城投降,元朝地方士绅乡绅提供钱粮,家中子弟,支撑大军。

二:从草莽英雄到纪律严明的军队

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元末一些地方大族将学识带进军伍,

明军逐渐从一支草莽英雄组成的队伍转变为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的正规军。

在北伐过程中,明军将士们严格遵守军纪,

从起义初期的烧杀抢掠,到后期的秋毫无犯,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明军人性的成熟与升华,也为他们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战术与战略的人性化考量:

在北伐灭北元的战役中,明军将领们充分运用了人性化的战术与战略考量。

他们不仅注重军事上的胜利,更关注战后的处理工作。

在攻占王庭后,大将军蓝玉立即命人封存北元国库和案牍书册,严禁士兵抢掠。

通过对北元王妃的控制,避免了数万草原罪人作乱,

只要战事结束,他们就会被安置在边疆,成为大明边民。”

勋贵的人性变化:

一:从元朝遗老到明朝新贵:

“在北伐灭元的过程中,许多原本效忠于元朝的勋贵阶层选择了归顺明朝。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