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9章 抵达(2 / 2)我是小木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杨家比赵家更靠里边,并不是他去村口的必经之路,所以他也不知道杨家的大门是什么时候开的。

“大光……大光……”

赵大爷没有推门,而是站在门外大声叫着。

院子里没有丝毫动静,安静的让老赵大皱眉头。

“大光,你在家吗?我进来了。”

赵大爷又喊了两嗓子,院子里边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不会真出什么事儿了吧?

想到经常会过来闹事儿的大光媳妇儿的前夫,老赵不由得就有些担心。

杨大光和现在这个媳妇儿俩人都是二婚。

大光的第一任妻子在生下儿子不久就因病去世,他一个人是既当爹又当妈的带着孩子生活了两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这个妻子。

第二任妻子叫郭梅,娘家在另一个公社,嫁到了杨大光所在的这个村子隔壁的村子,两个村子属于一个公社。

郭梅嫁过来后,两年了一直都没怀上孩子,婆家一天到晚说她是不下蛋的母鸡。

如果只是这样还罢了,关键是她嫁的那个男人也不是个好东西,整天不好好干活挣工分不说,就爱喝酒、耍钱,对她也是非打即骂。

郭梅被打的实在受不了,说啥都不跟那家伙过了,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才硬是把婚给离了。

这年头对离婚的女人实在是不友好,娘家嫌丢人,不让她回去,离了婚的女人没家了。

杨大光的有个表姑家就在郭梅嫁的那个村子。

表姑了解郭梅的情况,知道她因为一直没生孩子,又被打的实在受不了了才强硬的选择离婚,本质上是一个踏踏实实能好好过日子的女人。

自己的表侄子刚好死了老婆,一个人带了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踏实肯干,但就是家里没个女人,父子二人的日子过得可怜兮兮的。

表姑一合计,就将无家可归的郭梅介绍给了自己的表侄子。

杨大光高兴坏了,他根本就不在意郭梅到底能不能生,只要能跟他好好过日子就成。

郭梅也知道自己的情况,根本就没得挑,更何况杨家的条件也还不错,虽然男方有个儿子,可这个孩子才不到三岁,只要她好好待孩子,养大了跟她亲生的没什么两样。

她也觉得是自己不能生。

于是,郎有情,妾有意,杨大光和郭梅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万万没想到,二人结婚还不到半年,郭梅竟然怀孕了,这下,她和她前夫到底是谁的身体有问题一目了然。

当初她前婆婆可没少因为她一直不怀孕这事儿阴阳怪气她,她前夫动手也是用的这个借口。

这次怀孕,可算是为她正名了。

身体有问题的是她前夫,跟她没关系。

她这一怀孕,她前夫那一家没少被人笑话,刚说的一门亲事也黄了。

从那之后,郭梅的前夫就隔三差五的跑来闹事儿,杨大光跟他都干过好几架。

那个前夫也没少放话要让杨大光好看。

正是因为有了前车之鉴,老赵才会感到有些担心。

一边想着,赵大爷抬手将门推开走了进去。

“大光,大光媳妇儿,大怪,二丫……”

向进走的同时,老赵又扯着喉咙喊了几声,还是没人搭话,院子里安静的让人有些害怕。

走进院子后,老赵径直走到了房屋门口,这个门依然是半掩着。

刚走到门口还没等他再度开口呢,他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血腥味。

老赵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宰猪的,每年到年底杀年猪时附近几个村子都会请他过去帮忙杀猪,干了几十年的屠夫,他对血腥味特别敏感。

这股浓浓的血腥味告诉他,杨家出事儿了,出大事儿了。

他没敢推门,而是转身就往出跑。

保护现场他不懂,他只知道,如果真的死人了,必须跟村长说,还要跟公社的公安打招呼。

现在他在杨家的房门口闻到了浓浓的血腥味,虽然还不能百分百确定就是杨家四口出事儿了,但老赵清楚他不能一个人进去看,必须要找到村长一起,否则,别人说杨家人是他杀的,那他才真是有口难辨。

毕竟,就他家和杨家住的最近,又是他先发现的杨家出事儿。

一路急匆匆的跑到位于村头的生产大队办公室,生产队的队长,村长,还有队里的会计等等村干部都在这里办公。

村这个称呼其实是遗留下来的,刚解放的时候一直到建国八年,国内的农村基层组织叫做行政村,村长、副村长等等这些村干部都是乡里指定的,村子属于乡里领导下的行政性组织,主要管理村里的行政事务和上级政府交办的各种事项。

从建国九年起,行政村这个组织就被生产大队给取代了,有的村规模比较大,一个村被分成了两个甚至好几个生产队,而有的村又比较小,人口少,就和其他村合并成了一个生产队。

就在今年二月,远在南方的桂省某市下辖的一个村,诞生了全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的村子。

其实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逐步分田到户后,生产队的权利相当于已经被架空了。

生产队被架空,队里领导的话,村民们就不听了,这造成了一个直接后果,治安开始变乱,问题开始变多,一天两天还无所谓,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

于是,生产队的领导召集了村里的组织成员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协商此事,不能任由村里就这样乱下去。

最终商量出来的办法就是,要建立起新的管理组织和村领导,公社和生产队时期,大家叫社员,叫队员,现在生产队已经名存实亡,干脆再恢复到原来的村子,大家继续叫村民,而新的管理组织就叫村民委员会。

至于村领导该怎么选,由本村每一户派出一个代表,大家一起投票选出新的村领导来管理村子的正常运转。

村民代表在一起商量出一套现行法律框架内的村规民约,大家都必须严格遵守。

桂省的这个村子揭开了“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规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历史序幕。

一种适应家庭经营生产形式的新组织,就这样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诞生了。

当上级知道后,层层向上汇报,最终,代表会和民政部门纷纷派遣工作组前来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当地农民们的此次壮举。

到了八二年,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写进了基本法,正式确认了村民委员会合法地位。

当然,柔怀这里目前还没有实行包产到户,权力依然集中在生产队。

老赵着急忙慌的跑到村头的生产队领导所在的院子门口,稍稍顺了两口气,就走了进去。

“队长,队长……”

“谁啊!哦,是赵大爷啊,您这么着急是干嘛?怎么还跑的满头汗?”

“队长,快,出事儿了。”

“出事儿了?哪儿出事儿了?”

(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