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4.第224章 凌父凌母的葬礼(1 / 2)双叶成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4章 凌父凌母的葬礼

所有女子不论是奴是姬,全部送到流民营,从干基础工分开始自己取得边城平民身份。

而那些官老爷们,全部送去服苦役!并且将这件事详细记下,送到长安,再传告全国。

边城不设青楼乐坊、赌坊博彩,不许养妓养姬,严禁女子从事情色行业,严禁公职人员嫖狎。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官员跟送流民营的那批一样,各种不甘心叫屈,又是联络同僚,又是吵着要面见陛下。

纵观史书,从未听说哪个官员因为设酒宴饮被送去服苦役的!并且,全大夏除了边城,从未听说哪里惩戒官员是服苦役!

让我堂堂朝廷命官,跟一群泥腿子一起挑塘泥、搬石头,这不是准备累死我们吗?

锦岁真正给程榆下令:“叫的越大声,活干的越重。叫最大声的启用霍缇骑二点零版本。”

“霍缇骑二点零版本?敢问凌姑娘,这是何意?”

“当牛做马,拉犁犁田去!”

程榆笑了起来,想想又道:“可是姑娘这般让那些官员名声扫地,只怕日后他们会报复。”

锦岁切了一声:“我还能怕他们报复?我明白你在担心什么,文人的笔杆子对付我这个女人,有的是办法。”

但掌握舆论我更有经验!锦岁托腮沉思道:“马上要到下元节,本是祭祀先祖之日,但我们边城人的先祖都未葬在此地。

这样好了,举行一场大祭,祭祀烈士陵园的将士们,歌颂他们在边城保卫战一战的功绩。将他们的事迹写成戏曲传唱。

全边城都在祭奠,长安的官员却在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且看是他们的笔杆子厉害,还是百姓的口水厉害!”

锦岁不光要靠利用舆论,还要彻底将这些官员打成典犯,让从长安来的人都知道,敢在长安狎妓,管你是高官还是权贵,统统严惩!

赌坊青楼这种东西最容易影响人了,只要它们存在,哪怕意志坚定的将士,时间久了,也会被身边的人影响着去玩一玩。

特别是这个时代别的州城,赌坊青楼还是合法的,就算有些人明面着不许去,暗地里也能去玩乐。

所以必须一刀切,严查严办,开始时就要以最严厉的手腕来制止它们萌芽。

锦岁嗤笑道:“长安的官员是真会给本姑娘找事!来三批,两批闹事的。

这样好了,程大人,你带人编写一份‘公职人员操守规范书’,给每一个初来边城的官吏上课。

那些在长安是正常事,但在边城绝对不能干的。哪些违法违纪受什么惩戒的,全部写清楚。

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在长安犯了事,找门路能从轻发落。但在边城是绝不可行的!

不想去流民营跟流民同吃同住,或是去苦役营跟俘虏罪犯一起干活,只管去试试!

别以为本姑娘只会惩戒,不会杀人!陛下在长安杀得血流成河,我在边城一样可以杀!”

很快,第四批官员到来,来的第一天不是设宴,而是人手一本红皮书,给我先上三天大课!把边城公职人官操守给记牢了。

还要考试,考不过关的继续上课,考过关的,则带着去看流民营,去看苦役营,去看基地的火药发射,去看开荒的田地……

每天写一篇报告,不少于五千字。军训就不用了,每天各处跑,走得绝对不止一万步。

不光是官员要培训,家属也要,他们的培训就简单多了,男子全部去军营培训,女子送到陈芸娘那里,在学院听之前那些官太太们讲自己的经历。

不论你是哪个官职,反正没了你边城也倒不了,锦岁觉得就算是没有她,边城一样能发展好。

所以就算有官员叫嚣着,自己身负重任,必须尽快到职,锦岁也淡定地道:“考核没通过者,必须继续学习!放心,你的职位再重,能有陛下重?陛下还没来了,你们急什么?”

就连老御史也一样,不过对他们锦岁还算有点良心,给他们配了车,但一样得把边城各地看个遍,给报告才行。

她理解的御史就是挑错的,上挑皇帝,下挑百官,还挑各种政策。给你们一个机会,每天给我挑十个错出来,挑不出来考核就不通过……

长安的官员私下叫苦连天,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让这个‘疯女人’管理边城,还给她那么大的权力?

李恒终于有点用了,他的作用就是在官员们要崩溃的时候,给他们讲讲凌姑娘以前干的疯事。

再安慰一下:“相比之下,凌姑娘的脾气已经好很多了!你们就听她的安排,不就是写策论嘛,咱们为科举写了那么多年,重新提笔写写又何妨?”

实在有冥顽不灵的,李恒只能把蒋南胜也给拉过来,让他把刀疤一展示,好嘛,再冥顽不灵的也老实了。

还有那个断了一指的官员,他的存在就更有用了,只要他把手一伸,哪怕是在心里骂锦岁的官员,声音也要放小点,生怕被这个‘疯女人’听到。

他们提前来边城,因为陛下在长安杀疯了,生怕不小心沾到自身。没想到来边城却是受另一种折磨!

以后的官场,不好混了啊!

十月底的时候,凌爷爷和锦安带着凌父凌母的棺椁回来了,因为带着棺椁路上才走得这么慢。

除此之外,凌爷爷还在洛城‘收编’了几个小道观,近百个道士同来边城。

凌父凌母的葬礼举行的不算隆重,只有凌家三人,还有边城的一些老官员旧友。长安新来的官员,锦岁是一个都没让他们参加。

夫妻合葬于一穴,锦安和锦岁扶棺,凌爷爷亲手为儿子和儿媳刻得碑。

葬礼结束后,凌爷爷坚持不再回凌府住,说早点把凌府给朝廷规划国都,我们一家就住道观。

当然,锦岁因职务之便,还得住在凌府。

道观才建好三分之一,住处很简陋,锦岁不同意。这次长安行,阿爷消瘦了很多,头发全白了。

她还想给阿爷好好补补身子,不住一起怎么行?

凌爷爷轻叹一声说:“我只是想陪陪你父亲,唉,我这个爹做的不合格,从小到大,就没陪过他。

至于锦安,孝子守孝是应该的,我们又不是在你父母坟前搭棚简居。这道观人多,住处也不错。

岁岁就别劝了,让我们住到满五七吧!”

满五七就是三十五天,那时候道观都落成一半,阿爷更不会离开了。

锦岁不再相劝,而是搬来和阿爷锦安一起住。至于城中之事,有程榆在,她每日也会回王府一趟接见官员。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