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了兰亭器灵的记忆梦境之后,叶舟感受到了眼前一片漆黑,难不成这幅书法的绢帛,又在书箱里放着,还未开始书写吗。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个声音,“子昂施主,此行北上大都,万望珍重,多年来,你一直对王右军推崇备至,这是贫僧珍藏多年的《定武兰亭序》拓本,今日相赠,伴你同行。”
“独孤禅师,此话当真。”很快,一个稍显苍老的声音便传了过来,只是话语中充满着激动。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当诳语,此去珍重。”
“多谢禅师赠书之恩,这幅拓本当我借看,他日归还。”
在黑暗中听到这二人的对话,叶舟内心也涌现出了激动,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可是十分有名气啊。
跋是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的后面,内容多属评价、鉴赏、考释等。
据说在赵孟頫北上大都,任翰林侍读学士时,昔日好友独孤长老登舟送别,并随身携带《宋拓定武兰亭序》一卷,赠于赵孟頫。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得到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后,命御书院众位书法家集体临摹,当时的诸多书法大家都曾经参与其中。
诸如虞世南、欧阳询、禇遂良、冯承素等等,而欧阳询的临摹之作,后来被摹刻上石,刻成之后,一直珍藏于宫中。
后来唐末天下大乱,《兰亭序》石刻流出宫外,被契丹掠去,中途又流落定州,之后,在北宋年间被人发现,到了元朝,又消失不见。
唐朝时期,定州设义武军,宋朝时因避赵光义名讳,改义武为定武,故此,这件石刻便被称之为《定武本兰亭》。
据史料记载,《定武兰亭》有三个著名的原石拓本,一是元吴炳藏本,二是元柯九思旧藏本,三则是元独孤长老藏本,上面还有赵孟頫十三段题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各临摹本中,以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临本最为人称道,拓本则是以《定武兰亭》最为知名。
哪怕是最为著名的书法大家,在依照真迹临摹时,都无法做到形神百分百的相像,有时也会加入自身笔意。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书法家,都想要一睹某幅书法真迹的原因。
如今,他完全可以借助器灵的视角,观看这一幅著名的定武兰亭拓本,想想都让人激动。
因为在清朝时,独孤长老的这幅定武兰亭拓本,连同后面的题跋,遭遇了一场火灾,只剩下《定武兰亭》拓本三块残片,赵孟頫题跋及临摹本十四块残片,其余各家题跋十块残片。
可惜的是,后来被卖到了岛国,如今在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
值得庆幸的是,明末收藏家冯铨将赵孟頫的《十三跋》及一幅《兰亭集序》临本,刻入《快雪堂法帖》中,使得今天能够从拓本中欣赏到它的全貌。
叶舟内心充满了惊喜,听着赵孟頫与独孤长老告别,然后乘舟离去。
而在船上,赵孟頫的一位好友吴森,也与他同舟北行,同样携带了《兰亭》拓本一卷,一时之间,使得他收获两卷拓本,喜出望外。
“君茂兄,此次乘舟北行,有这两卷《兰亭》拓本相伴,你我不会寂寞了。”在船上,赵孟頫与吴森进行了一番对话。
吴森字君茂,晚年自号静心,是元代著名书画家吴镇的叔叔,据传赵孟頫在独孤本留下了十三段题跋,而静心本则作了十五段题跋。
“子昂,我可没你这般大的雅兴,在书法上,也不及你,北上期间,我那卷拓本,就借你观看了。”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此次北上,还未到达,便已是收获颇丰了,哈哈哈。”赵孟頫发出了开心的笑声。
叶舟内心也不禁笑了起来,现在别说让他收获两幅王羲之的拓本,就算是让他收获两幅赵孟頫的书法真迹,都会比赵孟頫更加兴奋。
当天夜晚,他便从黑暗的书箱中,被拿了出来,里面放着的是一叠绢帛,可见赵孟頫对于书写的热爱。
只是,虽然见到了些许光亮,但是,他还是无法看到任何的画面,能够看到的就是上下的绢帛。
不过,从透光度来看,他应该被放在几张绢帛后面,或许很快,就能重见天日了。
自从与独孤长老分别后,赵孟頫就一直呆在船舱里,观看着这一卷《定武本兰亭》,可以说是爱不释手,看到书法精妙处,不禁拍案叫绝。
期间,甚至拿起最上层的那一张绢帛,开始临摹起来。
到了深夜,叶舟又感受到上面的一张绵帛被拿了下来,赵孟頫挑灯开始继续书写,这一次,嘴里则是念念有词。
“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为难得……”
从赵孟頫口中说出的话语来看,应该是在题跋,品评、鉴赏、或者解释拓本的来历。
“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
“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名淳朋,天台人。”
自此,这第一段题跋就此结束,在刚得到这一卷拓本的当晚,就进行题跋,可见赵孟頫内心的激动。
这题跋的大概意思便是《兰亭》拓本自定武石刻丢失,在人世间的存量就这么多了,所以,有见识爱古迹之人都视它为珍宝。
其中拓本有五字未损坏的版本,非常难得,而此卷是已损版本,是独孤长老送我北行,携带用以同自己相伴的。
日后归还,与独孤长老结成一段翰墨因缘。
至于定武兰亭其中五字有损和未损版本的传说,叶舟也从上课的老师口中了解过一些。
据说在宋代于定州发现石刻后,地方官薛师正与其子,也就是宋代书法家薛绍彭,监守自盗,另外翻刻一石贮于库中,将真本石刻藏于家中。
在翻刻时,故意将原石的“湍、流、带、左、右”五字字刻损一二笔,作为暗记,以区分真伪。
因而定武本有“损本”和“不损本”之分,其中“损本”反而是真本。
接下来的时间中,赵孟頫几乎都在临摹独孤本,未有题跋,而在十天之后,他所附身的器灵本体绢本,终于重见天日,被放到了桌子上,开始继续临摹起来。
通过器灵的视角,叶舟第一次看到了赵孟頫的模样,哪怕此时已经五十七岁,但是看起来依旧神采飞扬,花白的胡须,犹如神仙中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