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0章 五策定南洋(1 / 2)冬三十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0章 五策定南洋

泰昌十六年的会试改在了三月才进行,皇恩浩荡,是考虑到冬雪太大,举子们北上艰难。

也因此,二月底马六甲大捷的消息得以在会试之前传到京城。

“枢密使亲去筹谋,伏波侯以强胜弱,这一仗要是输了,那才是不可理喻!”

“万里之遥,伤财而难有所得,我看……”

“兄台此言差矣……”

卢象升听到新结交的举子们侃侃而谈,心中默默想到袁可立在开封府时问过他的问题。

海师费钱,很费。

一艘战舰,好木材如今多自南洋购入运来。精熟船匠一组数百,一年下来也不过就能造办出三两艘合用战舰。

而这还只是开始。每舰所需火炮、兵器,另需冶炼、铸造。熟练水兵,又不同于陆上精兵可随时操练。其相互协作所需精熟程度,远胜于骑兵、车步兵之间的配合。

每每出海归来,战舰检修、维护,实在如同吞金兽一般。

故而北疆既定,朝廷仍要大力组建南洋、东洋舰队,年后京城里议论着实不少。

难道已经有的北洋舰队还不够用?

卢象升到了北京城之后,随着过完了年,去年底大政会议上确定的东洋除倭之事正式提上日程的消息也透了出来。

基本上专注于内政已数年的大明又不平静了。

因此,现在卢象升开始更加深刻地思考袁可立当时提出的问题:陛下素重民生,朝野有人议论军费开支仍然过巨,你怎么看?

当时在袁可立面前,卢象升自不可能去说什么皇帝好大喜功,只不过阐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表达了北疆各族虽臣服于大明武力、但若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则将来尚未可知,然后就把重点讲到了在如今边贸大兴的背景下该怎么防范大明军事装备技术外传。

袁可立当时诧异的眼神,应该只是惊讶于他以这个年纪考虑到了这种细节。

但此刻亲身到了朝野议论纷纷的现场,卢象升也不由得私底下细细思索起这个问题来。

是啊,皇帝素重民生,为什么不多把钱在像黄河大铁桥那样的内政事情上呢?

仍旧每年列支这么多军费,真的只是为了巩固对周边诸藩的武力优势和边防体系吗?那么主动出击到马六甲那里,又是为了什么?

有些人只是会这样简单议论,有些人则会思考得更深。

“列位,小弟还另有杂事,先行告辞了。”

卢象升与他们在茶肆里道了别。临走时,说书人仍在讲着伏波侯于朝鲜大发神威的故事。

“去先师大书楼。”

干道铺满了水泥路,京城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行当,那便是人力车行。

二月底的京城已经开始回暖,卢象升带着家仆坐在车上还经得住此时的风。

车上远比寻常马车颠簸更小,卢象升尝过鲜之后就已然问明白:这是用了唐山那边新造的弹簧。

据说还有一种从南洋找来的好东西,若是包在轮子上,更有用。不过那种好东西现在还很贵,只有御用监和博研院、机械所那边在想法子炼制,先用在了御辇上。

“哎呦,公子连这个都知道?”拉车的边放慢了脚步边笑着回答,“我是不懂的,不过掌柜的说过,让我们卖力干。将来每个城池里都是要有水泥路的,眼下干好了,将来能去其他省城管事啊,这才让我们都得会修车。我听说那物事叫什么橡胶,我们还打趣,莫非这大象除了象牙还有别的什么能割出来?也不知是不是像阿胶那样是象皮熬出来的。说起来要说大象,那自然是南洋那边多……”

眼下能付钱雇人拉车的,自然都阔气。

哄得他们开心了,再说几句吉祥话,总会多一些赏钱。

卢象升还真被他唬住了,毕竟说得像模像样。

阿胶确实是驴皮熬出来的,象胶相比也是如此。

只是从南洋漂洋过海运回来,拿来包在车轮上减少颠簸,是不是有些暴殄天物?

不过他也只是先在心里这么想着,到了先师大书楼那里就看着这边不少人力车夫。

他们都等着拉明华大学院和到先师藏书楼来看书的士子客人或者他们的家眷,隐隐听到他们说什么我家小伯爷,卢象升又若有所思。

老实说,眼前这人力车行只怕也赚不到太多钱。这些车子造办时居然还先用上了从唐山那边炼出来的新式好钢,自然都造价不菲。

背后既然又是勋戚,那只怕又是皇帝的要求:就算眼前没多少赚的,但就像管事掌柜给底下人画大饼,皇帝只怕也给勋戚们画了大饼。

他不再想这些,走入了先师大书楼的门。

这里其实就是原先的孔庙。

但是自从泰昌十年皇帝南巡定了下来再议夫子封号,随后其实就确定了下来,只称至仁先师。

随后自然有一些论述,总而言之过去就议过不少,嘉靖朝大礼议时就被拿出来发挥过——夫子本人都反对被塑像崇拜。

最后是泰昌十二年皇帝定了调:塑像是为纪念,年年几次大礼祭祀则不必,反而要发扬夫子教书育人的功业。

因此有了各地孔庙改为公共藏书楼的旨意和政令。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