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4章 两伊乱局(1 / 2)北风月下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1980年9月开始到今天,中东两大军事强国伊朗和伊拉克已经进行了将近七年时间的艰苦战争。

这场战争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上耗时最长的战争之一,几乎可以和一战与二战相提并论了,长期的消耗战让两国的经济陷入停滞,国内也越来越民生凋敝起来。

在这样强度的大战中,一场规模浩大的消耗战,决定胜负的往往不只是军人的数量,还要看该国的家底够不够雄厚,或许,最后获胜的那一方,正是家底更厚实的。

两伊战争的两个涉事国家都不是国力雄厚的大国,虽然两国当年的财力都颇为不俗,伊朗在战前有8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伊拉克也有39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两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这一级别。

当时,伊拉克的经济在海湾地区排名第二,第一的就是沙特,以1.16万美元的人均GDP高居世界榜首,果然不愧是水比油贵的狗大户,就是有钱。

相比于伊拉克,伊朗的 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九,人均GDP也达到了2400美元,一年的石油外汇收入200亿美元,而当时华夏的外汇储备才30亿美元,人均GDP为0.04万美元,也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00美元。

战前的伊朗和伊拉克都是经济实力很强的大国,靠着卖石油就能轻松赚到海量的美元,能够买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

可是,当战争打到了今天,双方都面临弹尽粮绝之苦。

因为他们都只是经济强国,却不像是华夏一样,有着完备的军工体系,所以在战时,他们只能到外国采购进口军事装备,边买边打已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常态。

当一方购买到了先进的装备后,总能依靠这些装备实现一波反推,而到了这批武器损耗殆尽的时候,又会被拿着新装备的敌人再次打回来,双方就是如此拉锯着打了七年之久。

即便战争已经如此艰难,两国至今仍没有握手言和的打算。

而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他们想要找到质优价廉,又能快速、大批量供货的卖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而华夏就是他们两家最好的选择。

在这场战争中,战场上没有赢家,但是在经济上,两个当事国暂且不论,华夏却是赚麻了。

靠着全产业链的军工制造业,华夏在开战不久就为两国送上了价廉物美的军事装备。

伊朗除了向华夏购买了大量的69G-A型主战坦克、69D型导弹发射车、69Ⅱ型坦克,单兵武器装备,还高价引进了华夏的歼-7G生产线。

在大量生产装备这款二代半主力战机的同时,伊朗还实现了对F-14零部件的国产化能力,这都是完全靠采购的伊拉克所不具备的制造能力。

而且,伊朗还采购了一定数量的岸基“海鹰”反舰导弹、C-601反舰导弹、63式103火箭炮等大型装备,在这几年间,伊朗在华夏的采购花费,也超过了60亿美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