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妇女能顶半边天(2 / 2)牧牛的少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种植了棉花并养了蚕,纺织的原材料算是有了。

剩下的就只剩下两样东西了。

一种是“织布”的设备。

去籽的搅车,摊棉的弹弓,纺纱的纱车,织布的花机……

这些都是“织布”必须的设备。

没有这些设备,就无法编制出优良的丝绸和布匹。

好在明朝织布业极为发达,许多工匠都懂这些设备的制造和使用。

于是,朱慈煊决定由国家出资,制作这些织布设备。

同时,开设大明第一家“国有公司”——大明国营织布厂!

之所以直接国营,还是因为朱慈煊知道这玩意指定是稳赚不赔。

根据自己上一世的历史知识,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全球贸易在各地开花,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对穿着有了更高的要求,纺织业逐步开始发展,并且越来越繁荣。

欧洲各国在美洲地区大规模创建种植园,其中许多种植园就是种的棉花!

朱慈煊令人在工业区一处交通便利的地方划了一块地,然后开始建厂。

一边令土木行业的工匠建设工厂,一边令了解纺织业的工匠制作各种织布机器。

此时的欧洲还没有研究出“珍妮机”,纺织设备远远落后于中国。

所以,这个工厂待建成后,绝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厂。

有了“织布”工厂和设备,剩下的一种东西就是“织布”技术了。

即使有最好的织布设备及原材料,若是织布技术不过关,所织出的物品也不会好,在国际上也卖不出昂贵的价格。

所以,必须让女工们拥有娴熟且先进的织布技术。

这件事对以前的大明来说,自然不是难事。

明朝江浙一带纺织业极为发达,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织布,甚至一些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织布。

所以,那时的大明自然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技术。

可如今情况却有所不同。

因为如今大明的女子大都是之前从缅甸征缴而来,人家原本压根就不是大明人,所以自然不会织布。

当然,其中有些缅甸女子也懂些织布技术,但都是缅甸传统技术,远不如土生土长的大明女子织布技术高。

所以,朱慈煊决定好好培养一下这些原缅甸女子的纺织技术。

如今,这些原缅甸女子大都已学会汉语,交流不是问题。

而且现在蚕丝、棉花等原材料尚没有产出来,大明国营织布厂也还在建设中,还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技术培训。

因此,朱慈煊令那些土生土长且懂纺织技术的中国女子开展教育培训,对不懂织布的所有女子进行教育,争取让所有人都学会先进的大明织布技术。

同时表示,等到大明国营织布厂开工后,就会雇佣她们进厂工作,并给予很高的工资。

这些女子本来就没啥要事做,此时听到能学技术,以后还能进厂赚钱,自然是高高兴兴的参加培训。

待广大妇女同志都参加纺织培训之后,朱慈煊发现居住区的大街上就只剩小孩子最多了。

没有了父母的管教,他们在街上四处乱跑,大喊大叫,玩的不亦乐乎。

看着他们开心玩耍的样子,朱慈煊掏出怀里的一本“教科书”,笑着说道:

“你们这些小屁孩也开心不了多久了,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