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5章 番外二 瑞典诺贝尔文学院的烦恼(1 / 2)不早八的方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5章 番外二 瑞典诺贝尔文学院的烦恼

瑞典。

位于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证券交易所大楼。

这里是瑞典文学院主要办公场所,也是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评选场所之一。

会议室之内,十几位瑞典文学院院士,同样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齐聚一堂,争论不休。

原因是时间已经到了1992年的9月底,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却迟迟不能够确定。

马悦然,瑞典人,同时也是一名世界闻名的汉学家、翻译家,乃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

六十八岁的马悦然,在这场评选之中,显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看了看桌面上的两部作品,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

“先生们,我们必须考虑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而不是考虑其在其他领域的影响,文学就是文学,不应该夹杂其他的什么东西。

不论是这一本包教授的《赤色年代,还是这一本沃尔科特先生的《在绿夜里都是极为优秀的作品。

前者乃是东方动乱年代的纪实文学,后者乃是融合非洲、欧洲和加勒比文化元素的诗集。

两个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存在。

该有一个决断了先生们。”

会议室里,各个评委们面面相觑,却依旧还是一言不发。

一名来自英国,早已移民美国的院士,率先发言说道。

“先生,您应该知道这部《赤色年代代表着什么,若是将他评选为今年的诺奖得主,恐怕会引来难以想象的影响,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进攻!”

他的严词激烈,与此同时,有五六名评委,对他表示了支持。

显然,正是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分歧,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坐在首座的马悦然面色铁青,他正色说道。

“先生们,我说过了,这里不应该掺杂政治。

包是一个二十世纪以来,文学史几乎难以磨灭的存在,他的年纪远远长于我们,便连我在他面前,也要尊称一声老师。

你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接触文学伊始,很多便是从包先生的作品开始的。

不论是《老人与海,还是《活着,都是极为优秀的作品。

这两部作品早已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你们应该明白,不是包需要诺贝尔文学奖,而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需要包!”

马悦然话语振聋发聩,令场内不少评委都陷入到思考之中。

在场的,最大也不过七十多岁,达到八十岁的评委早就光荣退休了。

以他们的年纪和资历,来评价包国维,实在确实是有些不够格。

有一名评委忍不住感慨:“如包这样的文学家,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是我们困局的主要原因。”

在场许多评委都面露古怪之色。

历史上的大多数杰出文学家几乎都是早逝的,有些较为长寿,可却从来没有人有包国维这么长寿。

八十九岁的年纪,加上早年间在欧洲的讲学,使得包国维的资历和辈分,天然就高过在场的任何一个人。

这该怎么评?

另外一名稍微年迈点的评委也感慨说道:“上次见到包先生去伦敦讲学,精神的样子,看起来比我四十岁的孩子还要年轻,想必我这辈子是看不到包的悼念会了。”

“不关资历和从前的成绩,这部《赤色年代绝对不能够得奖!”

“沃尔科特值得这一次的奖项,他太需要了。”

“不!抛开包先生,必然让我们受到外界的怀疑!”

一时间,在外界看起来极其高雅的瑞典文学院,竟然变成了菜市场,而一群头发白的老头,固执己见,争论不休,甚至有要大打出手的迹象。

同样坐在首座的谢尔·埃斯普马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他是瑞典著名的文学史家,同样也是学院院士,与马悦然一同主持今年的评选。

他有些无奈,因为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埃斯普马克用中气十足的声音,打断了在场众人的争吵。

“先生们,安静一些,我想,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个问题,包会不会来领取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此话一出。

“.”

场内再次沉默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