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转眼,到了宝应元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即公元七百六十二年四月初一。
形容枯槁的李隆基躺在床上,望着眼下这晦暗的寝宫,这是他做太上皇的第七个年头。
一个刚来不久的小太监推门闯了进来,口中呼唤道:“太上皇,太上皇,快看啊,院子里的桃树抽芽了!”
随着小太监进来的,还有久违的暖阳。
金色的阳光洒了进来,把原本晦暗的寝殿照的一片透亮。
病重多时的唐玄宗李隆基随着小太监的呼喝,艰难的支着身子望了过来。
那小太监到了近前,把李隆基服了起来,道:“太上皇,今天大地回春了,您这柄一定会好起来的!”
看着小太监脸上的那种喜悦,李隆基却丝毫开心不起来。
李隆基问道:“听说皇上最近病了,不知病情如何?”
那小太监一边给李隆基捶腿,一边说道:“听说皇上这病来的突然,请了好几拨的太医都束手无策。”
李隆基咳嗽了几声,那小太监急忙倒了一杯清茶,让李隆基顺顺气儿。
李隆基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感觉气息顺畅了许多。
李隆基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随手把被子递给那小太监。
那小太监在街被子的时候,许是听到屋外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一时走神,碰翻了杯中的水,有一些撒在了李隆基的衣襟上。
小太监吓得慌忙跪倒在地,不住的磕头请罪:“请太上皇恕罪,请太上皇恕罪!”
看着面前这个把头磕的如同打算一般的小太监,李隆基不由想起了他的贴身内侍大太监高力士。
若是他在,一定不会像这般请罪,而是要给自己讲一些趣事儿来掏自己欢心。
不过,高力士在几个月前被那李辅国安上了一个“潜通逆党”的罪名,流放到了巫州。
巫州,那是一个怎么样的穷山僻壤,高力士跟着自己享了大半辈子的清福,若失去了那种苦寒之地,怕是会受不住的。
不过,旋即,李隆基又叹了口气。
以那李辅国的性子,怕是还没等高力士到了巫州,人怕是就没了。
而事实正是如此,其实高力士刚刚离开长安城,就被一伙拦路打劫的“强盗”给杀了。
这时,从外面忽然刮进来了一阵带着雪腥气的寒风。
李隆基打了个哆嗦,他毕竟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
正所谓人活七十古来稀,试问这天下间,有几个能活到七十岁的?
看到李隆基似乎是有些怕冷,那小太监急忙站起身来,准备去关房门。
李隆基却忽然叫住了小太监:“别关了,来扶我出去晒晒太阳,我也很久没有晒过太阳了!”
那小太监应了一声,急忙过来给李隆基穿起了衣服。
这甘露院虽大,侍从虽多,但如今,李隆基能够使唤的也不过是小太监二三人,宫女一二人,满打满算不过五人。
想到此处,李隆基不由的更是叹了口气。
想当年,他唐玄宗李隆基也算得上是雄姿英发,大唐到了他的手里,国力达到了鼎盛,世人皆称开元盛世。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